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红楼梦>自杀人物及现象研究》为题,研究对象为小说中出现的十三位自杀人物,包括秦可卿、瑞珠、金哥、守备之子、金钏、鲍二之妻、尤三姐、尤二姐、司棋、潘又安和鸳鸯,以及在小说中出现的种种自杀情节和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些自杀现象进行定义、分类和归纳,重点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分析这些自杀人物和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寻小说设置诸多自杀人物和情节的意义。文章分四章,并有绪论和结论两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简要归纳了《红楼梦》自杀人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为自杀观念概述,分四节,归纳总结了儒、释、道三家经典中在自杀问题的上的共识与争鸣,和宋代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对自杀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为心理学与《红楼梦》中的自杀,分四节。第一节归纳了小说中与自杀有关的表达,并通过心理学对自杀的科学定义,区分了三种与自杀有关、但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的现象:一是意外身亡;二是以自杀要挟别人,分为慈母、泼妇、男性形象三类;三是仅有意愿而无行动的自杀。第二节以自杀的手段、进程为标准,对自杀现象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情绪型与理智型进行了区分。第三节对小说自杀事件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包括自杀者精神状态的理智和清醒、与人谈论死亡、与他人告别、不同的自杀计划和不同的心理状态。第四节分析了小说中宝玉、黛玉和贾政等人物对自杀问题的看法。第三章为自杀的原因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分三节。第一节以黛玉、尤二姐为例,说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疾病是自杀的生物学因素。第二节联系明清时期的贞节观念、殉主观念、法律、宗教和家庭特点,分析自杀的社会学因素。第二节是论文的创新点,从认知问题、人格问题、特定动机等方面,用心理学的理论阐释自杀原因,并探讨了自杀传染和自杀丛等现象。第四章是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第一节与《金瓶梅》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女性人物自杀方面的共同点。第二节与《古今小说》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女性贞节问题上的不同。结论部分探讨了自杀人物与现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包括塑造人物性格、点明小说主题和体现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