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福建成为中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以来,围绕生态环境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林业公共品供给是生态省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文章利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系统地对福建林业公共品供给进行研究。首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林业公共品供给会破坏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假设条件,导致竞争市场并不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出现了市场失灵。由于交易成本和寻租现象的存在,在林业公共品供给中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在林业公共品供给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林业公共品供给出现了多主体趋势。政府与市场在解决公共品生产中又同时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在福建林业公共品供给市场化的改革中,应着眼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复合调节、职能互补的制度框架。其次,文章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得出了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和休闲游憩五个方面所潜在的经济效益;同时,文章对当前福建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以私人或社区作为林业公共品供给主体的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文章对影响福建林业公共品供给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多样化林种结构、逐渐增强的公众环境意识、强有力的林业政策及人性化税收政策都对林业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文章系统地提出了完善福建林业公共品供给的对策:对林业公共品供给中福利受损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补偿时,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制度,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补充的补偿机制;统一林业公共品定价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林业公共品供给多主体趋势可避免由政府单一供给林业公共品过程中产生的“寻租”现象及较高的交易成本;林业公共品市场的创建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更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和更多的林业公共品供给;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是调整好生计与生态的关系,开展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是有效供给林业公共品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