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mucin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克隆并表达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粘蛋白(Tc-MUC-5)编码基因,初步研究重组Tc-MUC-5纯化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孵育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期幼虫,提取总RNA。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相关信息,设计该基因的特异性引物,RT-PCR技术扩增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粘蛋白基因Tc-MUC-5,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转化,经IPTG诱导表达的产物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Ni-ID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后所获得的血清及被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所感染的小鼠、兔的血清。结果:重组质粒pET-28a(+)-Tc-MUC-5构建成功,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同时,也能被感染了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的小鼠、兔血清识别。结论:含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幼虫粘蛋白基因Tc-MUC-5的重组质粒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出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将其用作犬弓首线虫病的早期诊断抗原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已经从单独的神经元机制,转向了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尤其是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定居的吞噬细胞和主要免疫反应细胞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