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大连海区分离筛选到的4种海洋底栖硅藻的生长条件和理化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并结合饵料实验结果,选择具有饵料应用价值的菱形藻做进一步研究,为探讨单一底栖硅藻作为海洋经济动物幼体饵料的可行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及今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打下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4种底栖硅藻在温度为15~25℃,光强为1500~5500lx,盐度为25~40,初始pH值为7.5~9.0范围时,生长速率可达到最高。在最适条件下大部分生化成分含量可达最大值;光强高于最适条件有利于胞内外多糖的积累,低光却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除菱形藻外,过高或过低盐度都不利于胞内外多糖的积累;初始pH对叶绿素和盔形舟形藻及咖啡双眉藻胞内多糖含量影响不明显。菱形藻在尿素-N浓度、KH2PO4-P浓度、Na2SiO3-Si浓度、柠檬酸铁-Fe浓度分别为24.64、1.14、22.95、0.33~0.49mg/L时生长最好,各营养元素质量比约为N:P:Si:Fe=24.64:1.14:22.95:0.33~0.49。细胞密度比在初始条件下提高了1.66倍。菱形藻对不同形式氮源的吸收率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为:尿素>NH4Cl≥NaNO3,在氮浓度为12.32~36.96mg/L时生长速率较高;以NaNO3和尿素为氮源均比NH4Cl利于合成叶绿素a,以NH4Cl和尿素为氮源均比NaNO3更利于合成胞内蛋白,氮浓度<12.32mg/L时胞内蛋白合成受到抑制;胞内外多糖受NaNO3影响最显著;总脂肪含量随NaNO3和尿素氮浓度增加而降低,随NH4Cl浓度增加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菱形藻对KH2PO4的吸收率略高于NaH2PO4,在最适磷源条件附近,氮、磷的吸收率最高。KH2PO4比NaH2PO4利于叶绿素a及总脂肪的合成,而NaH2PO4比KH2PO4更利于胞内蛋白的合成;二者对胞内外多糖影响均不显著。除叶绿素a含量随铁浓度变化不明显及胞外多糖含量随硅浓度升高而升高外,生化成分在最适硅源和铁源条件附近可达最高。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和ODS C18柱上,以0.5%(NH4)2HPO4-H3PO4为流动相(pH=2.4),紫外检测波长为214nm,流速为1.0mL/min,在12min内能对草酸、酒石酸、甲酸、丙酮酸、苹果酸、维生素C、乙酸、马来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等11种有机酸标准品进行有效分离。在80%乙醇提取、2%偏磷酸提取和2%亚磷酸提取三种方法中,以2%偏磷酸做提取剂,并辅助超声提取效果最好。三种微藻细胞和盔形舟形藻培养基中均检测到除琥珀酸以外的10种有机酸,在菱形藻和小球藻培养基中只检测到除琥珀酸和柠檬酸以外的9种有机酸,不同微藻有机酸含量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