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干化是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热干化和自然干化存在着能耗高、耗时长等问题。而生物干化是利用污泥本身的生物质能自身产热,进而排出水分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和环保性。然而,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一些基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接种污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对比试验的研究手段,分别研究了调理剂、不同通风速率、不同通风方式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其中对调理剂的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实验组干化效果的分析总结,明确了针对接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沈阳市生活污泥样本预处理过程中调理剂的选择,包括调理剂种类的确定,调理剂粒径尺寸的选择及调理剂同污泥样本的最佳配比结果;此外,本文针对稳定通风条件下不同通风速率下的污泥生物干化效果通过实验结果对比的方式对各组通风量下的实验组进行了量化分析,最终明确了污泥生物干化的一般推荐通风区间内,稳定连续通风条件下,接种本文中特定菌种后所推荐的污泥通风量;同时,根据生物干化具有较强的时间性的特点,本文建议采用在投料初期降低通风量,在微生物新陈代谢反应最为旺盛的第二阶段将通风量设到最高,在第三阶段相应降低此通风量的策略控制污泥生物干化过程的通风条件。文章分别设置了四组不同的通风策略,通过实验结果的相互比较,明确了较优的一组通风策略,指出了污泥生物干化周期中通风控制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中的基本思路,从实验结果来看其中相对较优的一组和常通风量实验组相比,温度上升幅度提高7.30个百分点,含水率降低效果提高9.37个百分点,较大幅度的改善了实验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污泥生物干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沈阳地区城市生活污水厂脱水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处置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