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及-137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频率分布是否有差异,并探讨其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疗效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工作人员预测干扰素治疗效果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80名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和限制性内切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区-607位点和-13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分析它们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与频率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进一步比较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疗效间的关联性。结果: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07位点为A等位基因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显著高于-607位点为C等位基因的患者(χ2=5.903,P=-0.015);-607位点为AA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率显著高于CA及CC基因型患者(x24.195, P=0.041;x2=5.230,P=0.022).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中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G基因型和-137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6.612, P=0.010;x2=6.476,P=0.011),而-137GC基因型和-137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x2=5.548,P=0.019;x2=6.476,P=0.011).-137位点为C等位基因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率显著高于-137位点为G等位基因的患者(χ2=3.885,P=0.049),-137位点为GC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χ2=5.869,P=0.015)。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为AA基因型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率高于CA及CC基因型患者;-607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的有利因素。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与HCV的遗传易感性及病毒学应答有关,-137位点C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的有利因素。-137位点为GC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IFN治疗的持续应答率高于GG基因型。结果初步提示: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位点A等位基因及-137位点C等位基因有助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