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之辨析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我国关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法律规定,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进行了法理辨析与实践认定。文章的第一章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基本理论综述。文章首先对诈骗与欺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欺诈和诈骗与欺骗虽然是同义词,但是作为法律用语,其含义是有区别的,法律对欺诈与诈骗是作了严格区分的。接着分析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概念和基本犯罪构成。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而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导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文章的第二章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法理辨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的相同点,接着文章从法理的角度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进行了区分,其中主要是从二者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主观方面,文章主要是从主观动机、主观故意产生的时间和故意的形态进行分析。在客观方面,文章主要是从具体行为、作为和不作为以及行为性质等角度进行比较。文章的第三章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实践认定。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司法实践认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的故意形成的时间问题、数额对行为性质的影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司法实践中辨析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的对策,文章提出了准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对策、准确认定故意产生的时间、准确认识数额对行为的影响、正确把握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之间的转化。
其他文献
生态林场是森林资源的主体核心,其外部性特征与公共性特征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深入探讨生态林场规范化管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时,由于实验条件不稳定造成的测量结果检测限差、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实验选取铝合金标准样品为分析样品,以
有组织犯罪指三人以上(含三人)为实施共同犯罪而组成的结构相对严密的组织,采取暴力、贿赂等手段实施的犯罪活动。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结构的准社会性,行为方式的暴力性,犯罪
本文主要探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问题,自近代产生行政法以来,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研究绵延至今,行政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一方面法律不可能完全预见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
我国的经济性裁员制度大致相当于域外的相关裁员或者解雇制度,是在借鉴域外先进裁员立法技术的同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而生成的,先是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后又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78名患者在不同时间段D-to-B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探讨缩短D-to-B的方法。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至2
正确和有效地确定指示元素异常和综合异常是化探异常处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异常的圈定又是以化探数据处理为前提的,为提高化探数据处理的精度,进一步挖掘找矿潜力,本文以河北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