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故为弥补中国农村能源需求缺口,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技术是缓解能源供需紧张的重要举措。但事实表明,各地农户对新能源技术应用行为消极,新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推进迟滞,因此,明确农户应用行为影响因素对改善新能源技术应用现状,促进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00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环境态度、利他主义)、主观规范(社会规则、群体作用)、知觉行为控制(知识常识、技术能力)、当地能源环境等四个维度选取34个观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应用新能源技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因子分析的角度来看,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与外在环境条件均共同正向作用于农户行为,说明农户行为受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的双重影响;第二,从结构方程分析的角度来看,农户对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行为受其拥有的技术能力、区域内的群体压力、当地能源环境以及自身环境态度影响强烈,而社会规则、利他主义、知识常识等因素影响较小;第三,从观测指标与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分析角度来看:(1)持有积极环境态度的农户基本具有一定程度的环保认知,但受利己主义心态影响,其行为与认知往往存在矛盾,而利己主义心态源自于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2)群体压力的影响大于规则制度,现实人文物质环境是影响其行为倾向的关键要素,而群体普遍行为方式又与所接受到的官方宣传信息密切相关;(3)知识常识与技术能力对农户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但相对于环保能源知识,农户更关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维护技术;(4)当地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禀赋、新能源技术获取便捷度等条件将对农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户应用新能源技术行为,政府应从强化新能源技术应用培训、增强新能源技术宣传教育、注重地方基础设施与城镇建设、多维度降低农户应用成本、完善新能源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创造协同共进、互利共赢用能氛围等六方面着手,优化农户用能过程中的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条件,促进新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