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T工艺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效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零排放”标准迟迟无法达到。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成为限制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课题针对煤化工废水低可生化性、低碳氮比的问题,以“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PACT)+湿式空气再生技术(Wet Air Regeneration,WAR)”代替原来的“AO+深度处理”工艺。探究了PACT工艺对水中有机物和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WAR活性炭再生技术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以及再生液相产物对PACT工艺去除有机物和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并从四种备选吸附剂中优选出了一种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在PACT工艺中发挥效能高的的活性炭作为实验用炭。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5g/L。探讨了PACT工艺中的“吸附-降解-生物再生-再吸附”的过程。动态实验结果表明PACT工艺可以提高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COD和总酚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0.03%和2.76%,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2.03%和9.22%。活性炭可以促进硝化过程中的亚硝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强化水中不易被生物降解的不饱和化合物的去除,并且可以吸附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大分子物质。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增强微生物繁殖能力。改变污泥中微生物的群落,促进硝化、反硝化和芳香化合物降解相关的功能菌的生长。WAR技术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而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活性炭的再生率为83.33%。再生液中由于含有乙酸、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而具有比甲醇更好的脱氮效果。PACT+WAR工艺联合实验表明再生液作为外加碳源和共基质对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具有很好促进效果。建立了微生物质量平衡、物质质量平衡、活性炭质量平衡和泥炭质量平衡。经济分析表明“PACT+WAR”工艺相比于原来的“AO+深度处理”工艺具有极大的经济优势,吨水运行成本可降低0.85元。
其他文献
地震灾害不仅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人员的伤亡。近些年来风振灾害常有发生,对土木结构造成许多结构性的损伤乃至整体结构破坏,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功能。风灾害和地
经典的扩散过程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金融,工程等诸多领域。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系统可能受到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出现瞬时大幅度的变化,或者受外部环境变化而频繁出现系统状
近年来,因内腐蚀引起的管道损坏、破裂、泄漏等事故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污染环境。开展管道内腐蚀预测及评价工作能为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问题是腐蚀与冲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OLGA和ECE仿真软件模拟多相流管道均匀腐蚀现象,研究流速、温度、压力、含水率、气油比、H_2S含量、路由等因素的影响规律;采用ANSYS 17.2 Fluent仿真软件模拟气液固管
我国第一支公益创投基金成立于2007年,截止到2018年底,公益创投基金已在我国发展了近十二年的时间,全国公益创投基金数量近百支,资产规模超过三百亿,虽然数量和金额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但依旧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然而根据近两年公益创投基金发展报告可知,公益创投基金中存在政府投入占比高、市场化程度不足、创投方式运用不足等突出问题,导致公益创投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对公益创投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聚集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如何,产业聚集呈现怎样的变化,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可能是中国下一代聚变装置,其目标除了演示聚变能的产生之外,还将测试聚变堆的材料性能、关键技术以及验证氚自持。CFETR的概念设计研究已经完成,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毒性血清肾炎(NTSN)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肾毒性血清(NTS)尾静脉注射构建NTSN模型,设置对照组、NTS组、NTS+维甲酸组。NTS注射前5 d给予
研究目标:在相对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察地区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并与宏观数据进行匹配,构建面板固定效应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在推荐过程中存在的稀疏性、扩展性以及个性化问题,通过引入算法集成的思想,旨在优化和改进一种新型的基于Spark平台下的混合协同过滤。借鉴了Stacking集成学
针对"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很难切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的现状,作者基于当前社会和技术发展现状的泛在学习理念,利用对分课堂模式对"操作系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