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口内入路进行微小型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症。方法:在本院患者中挑选30名微小型唇裂患者,按作者设计之口内入路方法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白、红唇交界区域设计三角形皮瓣,结合口腔内黏膜切口入路,在恢复患侧唇峰、唇珠结构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30名病例术后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无皮瓣血运障碍。术后7日拆除缝线,可见所有病例鼻底丰满度良好,其中27例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双侧鼻面角基本对称,鼻小柱居中。另有三例鼻面角改善较小,鼻孔仍有横置。拆线时人中区仍稍有肿胀,但人中窝及人中嵴清晰可见。红唇切口及白唇下份切口愈合后,未见唇下份过紧现象,红唇突度良好。30例中有22例出现较明显的唇珠,所有患者对轻微的白唇瘢痕能够接受,表示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传统的唇裂功能性修复术中,由于存在组织的缺损和移位,必须切开皮肤和肌肉,形成若干唇部组织瓣,重建口轮匝肌后,皮瓣经组合换位后重新缝合,重建上唇结构。在这样的手术后,上唇皮肤切口瘢痕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对于部分类型的唇裂而言,例如隐性唇裂和Ⅰ度唇裂,组织的缺损和移位问题较轻微,此时采用常规的皮肽切开术式会遗留难以消除的唇部瘢痕,一旦瘢痕出现增生或挛缩,可能会给病人留下“畸形加重”的感觉,病人很难接受。对于隐性唇裂和Ⅰ度唇裂,组织的缺损和移位问题较轻微,手术的关键目的在于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同时红唇畸形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本组采用的口内入路唇裂修复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瘢痕的情况下,可一期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同时较好地修复红唇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