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指针,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备条件。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明确把作为“四个全面”之一的全面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战略。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法治运行层面,系统指出这一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部署,再次重申实行法治的重要性。维护法律的权威需要全体人民的内心真诚的拥护,因此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中国非常必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观念既是全民法治观念培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深刻理解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观念是目前高职法律课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优化高职法律课教学切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定性分析等基本方法,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注重教学创新,旨在通过高职法律课教学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观念。正文分为四章,按“理论基础—培养现状—培养目标与内容—培养途径与方法”的逻辑行文。第一章厘清高职法律课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高职法律课的课程定位即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这门课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承担着帮助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能力为目标。接着论述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和形成条件。高职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是指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认可和接受法治理念,遵守和服从法律规范,把法治理念和法治规范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为。最后分析通过高职法律课教学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优化高职法律课教学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的可行性。第二章针对目前高职法律课在法治观念培养方面的现状展开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2017年6月笔者进行的《高职学校法治观念培养现状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别来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计收到问卷203份。经整理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职学生对法治的信服和接受程度较高,但认知和行动相悖、质疑和认同并存的现象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高职学生存在法治观念误区、欠缺法治契约精神和尚未形成法治思维。第三章确立培养高职学生法治观念的目标与内容。基于法律课兼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两种功能,确立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认知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尊重法律权威;认同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养成法治习惯;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信念。确立的教学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和权利义务观念。第四章探索通过高职法律课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途径和方法。按法治观念的塑造规律“认知——意识——情感——行动”,选择的途径有深化教学内容,引领内在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情感动力;加强思维训练,养成法治思维;参与法律实践,培养公民意识。具体方法是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