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期望能够提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态度及课程效果进行测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将其分解成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操作化的子目标,并以总目标和子目标作为因变量,制定指标体系,考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具体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为因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对社会凝聚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操作化;利用访谈法以及词频分析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以及大学生的主观因素进行维度分析。再利用SPSS、STATA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二者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分为信任感、参与性、公平正义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等五个维度;主观因素分为态度、动机、课外实践活动评价、课内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等五个维度;课程效果分为两个概论课程、纲要形策以及基础等三个维度。对这些维度的横向相关性、纵向相关性以及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在这些维度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同其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52,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同社会凝聚力的相关系数为0.49,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同社会凝聚力的相关系数为0.94,而且这些相关系数全部在不同显著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性分析结果为:民族、干部、党员、专业、学习成绩、学校性质、独生子女、生源地等大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在社会凝聚力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显著性差异。干部、党员、专业、学习成绩、学校性质等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观因素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显著性差异。学校性质这一变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重点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好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课程效果好于民营高校。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2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对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77%,这二者共同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81%,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85%。根据以上分析结论,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介体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建议和措施,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双酚A(Bisphenol A,BPA)为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类似,在体内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或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等方式模仿或干扰内源雌激素作用,发挥雌激
针对大库盘水库库面宽阔且横向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设计和布置了自吸式管道排沙系统,该系统是利用水库水位差将库内泥沙排出库外的一种新型排沙减淤措施。通过对单根管道和自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而化学合成的抗癌药多半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癌活性成分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
长期以来,会议新闻是广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一些媒体的会议报道并不令人满意,内容空洞乏味、形式亘古不变、语言陈词滥调,受众不爱看、不爱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