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区域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已成为东南亚区域内货币汇率形成的重要参考,起着类似“货币锚”的作用。因此,研究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受人民币影响的程度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效。在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上,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8%。2009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迅速发展,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到5.23万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香港和东南亚国家。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金额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人民币清算安排不断完善。而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东南亚地区中也有五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人民币开始逐步发挥储备货币功能。在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对于我国而言,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区域中的地位,还有利于更好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一方面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成为重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人民币成为一国的储备货币或篮子货币,成为其主要的参考货币。因此,论文从东南亚国家货币篮子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上梳理以货币篮子权重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在实证上则以东南亚国家货币锚权重的测算,来检验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受人民币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概括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则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竞争理论,并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篮子的构成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主要对人民币充当东南亚区域内货币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人民币与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走势情况,其次分析了美元、人民币同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相关性,最后剔除掉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对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篮子进行了分析,检验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受人民币影响的程度,进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短期内人民币难以取代美元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货币锚;二、汇改以来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有所提高;三、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对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从另一层面来说,金融渠道对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贡献还比较有限。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如何扩大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