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MMPs、TIMPs在大鼠早期酒精性心肌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建立大鼠早期ACM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ACM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药物提供实验动物对象。本实验动态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早期ACM发生、发展中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LVEDD、LVESD、LA、E/A、EF、FS)等的相关关系,探讨其在早期ACM心肌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ACM发病机制寻找新思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成年健康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4只)、正常对照组(24只),用白酒灌胃法制备大鼠ACM的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每日予以等容积5%葡萄糖溶液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一般情况,在灌胃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16周末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取部分心肌组织匀浆后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mRNA的表达情况;常规心脏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应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酒精灌胃后,大鼠轻者行走不稳,活动亢进,重者出现嗜睡症状,身体瘫软,刺激后无明显反应,眼结膜充血,大约60分钟后以上症状消失;随着时间推移,后期实验中(灌胃4周后),模型组大鼠少食、少动,大便稀,毛色发黄,无光泽,体态呆板、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嗜睡,易激惹,体重增长缓慢。
(2)第4周末,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OD反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摄入量的增多,心肌组织中MDA逐渐增高,SOD活性下降,从第8周末开始模型组大鼠出现左心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肌组织中MMP-2、MMP-9、TIMP-1、 TIMP-2mRNA表达水平上调, TIMP-2/MMP-2和TIMP-1/MMP-9比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周末显微镜下显示心脏形态学变化: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结合超声结果提示在此实验条件下,早期AC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
(3)相关关系:将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mRNA表达情况及TIMP-2/MMP-2、TIMP-1/MMP-9比值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2和MMP-9与大鼠心脏结构大小(LVEDD、LVESD、LA)、心肌组织中MDA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TIMP-2/MMP-2、TIMP-1/MMP-9与之负相关(P均<0.01);MMP-2、MMP-9与心肌组织中SOD、E/A显著负相关,TIMP-2/MMP-2和TIMP-1/MMP-9比值与之显著正相关(P均<0.01)。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早期ACM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在大鼠早期A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酒精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组织中MDA升高、SOD下降,引发MMP-2、MMP-9和TIMP-1、TIMP-2水平进行性增高,并使TIMP-2/MMP-2和TIMP-1/MMP-9比值失衡,导致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心肌胶原代谢失衡,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脏重构,心功能下降,提示MMPs/TIMPs表达失衡参与ACM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下降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小檗碱对早期ACM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大鼠早期ACM模型予以小檗碱(BBR)干预治疗,观察BBR对治疗前后早期ACM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和SOD,心肌组织中MMPs及TIMPs基因表达、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及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BBR对早期ACM大鼠心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该药在临床研究与治疗ACM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与第一部分同源同批次的成年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30只SD大鼠参照第一部分实验方法建立早期大鼠ACM模型。将建立成功的早期ACM模型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小檗碱治疗组(以下简称:BBR组)、安慰剂对照组(以下简称:安慰剂组),每组12只。BBR组予以BBR200mg/kg/d,灌胃4周,安慰剂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干预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用TB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RT-PCR检测MMPs及TIMPs基因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心脏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
结果:(1)白酒灌胃大鼠建立早期ACM大鼠模型,16周末对全部存活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均显示为:左心扩大、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从中随机抽取4只大鼠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显示: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通过以上综合评定,提示早期AC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建模分组后,BBR组和安慰剂组大鼠体重、心脏大小及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条件齐同。
(2)干预4周后,BBR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心肌组织中SOD升高,MDA下降,LVEDD、LVESD、LA减小,Em/Am比值上升,心肌组织中的MMP-2、MMP-9、TIMP-1、TIMP-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IMP-2/MMP-2和TIMP-1/MMP-9比值升高(P均<0.05)。BBR组显微镜下显示部分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结构正常、无破裂。
结论:BBR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抑制MDA生成,减少刺激心肌组织中MMPs过度表达,纠正MMPs/TIMPs的表达异常,抑制心肌ECM降解,防止心肌胶原蛋白过度降解,心肌纤维化,逆转大鼠ACM的心室重构进程,进而改善心功能,达到保护与治疗早期ACM心肌病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