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到最为基础的民生领域,任务繁重,数据庞杂,特别是信息管理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以及网络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逐步成熟,社会保障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它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机械管理方式,迅速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内容,以项目管理为重要形式,是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思路。鸡西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城市规模和体量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辖区内经济水平稍显不平衡,社会保障工作信息管理的难度较大,工作方式也稍显落后:首先,缺少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难以充分实现信息化支持与现代化办公;其次,各部门之间未能实现业务信息共享,信息数据交叉重叠,缺乏有机配合;第三,大多数信息数据都局限在社会保险经办的业务范围之内,各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部分所涉及到的业务信息非常少。为此,建设一个有机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基于相关的国内外理论,对鸡西市开展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指出了项目建设的组织可行性、技术开发可行性和社会效益可行性。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包括内部与外部秩序的合理化、数据整合与分享的高效化、数据更新与升级的实时化以及信息系统与实体工作协调匹配的常态化。为完成这些目标,文章阐述了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并对风险控制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统一认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建设的工作效能。通过对项目建设前后目标设置、过程效率以及工作收益等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本文论证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积极作用,肯定了项目建设的积极成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社会保障工作应当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及技术紧密结合,促成工作方式和效率的升级,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奠定基础。同时,提升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实效,不仅需要技术和制度上的完善与革新,更重要的还是理念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