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陶渊明和鸭长明文学作品以及其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的分析,标本性地阐释中日隐士隐逸的异同。分析从三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分析二人隐逸社会原因的异同。陶渊明和鸭长明隐逸的共同点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生活于乱世。此外,二人走向隐逸的道路,都与其所处时代思想意识的变化密切相关。东晋儒学衰退,玄学盛行;日本平安末期净土宗和无常观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不同点在于陶渊明的隐逸是对政治的绝望,是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影响的产物。而鸭长明则主要受无常观的影响。第二部分对造成二人隐逸的个人原因进行分析。二人隐逸个人原因的不同之处在于,陶渊明隐逸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政治的不满,而鸭长明的隐逸则是由于自身人生经历的不幸而深感人世无常,最终走向归隐。与陶渊明政治色彩浓厚的隐逸相比,鸭长明的隐逸的宗教色彩更浓。第三部分对二人的隐逸生活和隐逸程度进行分析。隐逸原因的不同,造成了二人隐逸程度和隐逸生活的不同。虽然在隐逸后二人都对原来的生活抱有留恋,但由于陶渊明是隐于政治,所以他总是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归隐后的诗作多赞美田园生活。而鸭长明的隐逸受无常观影响深远,所以他总是彷徨于“现实社会”和“隐”之间,归隐后的作品多感叹人世无常。笔者认为造成二人隐逸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与此相对,日本文化则具有脱政治性的特点。
其他文献
在古塔的变形研究中,中心点坐标的确定是进一步研究古塔的倾斜、弯曲、扭曲等变形的前提.本文就求中心点坐标问题建立了一个模型,并用Matlab软件求得了案例中的所有中心点坐
中国法律文化的模式特征迄今尚无研究。运用文化模式论中的构型理论剖析中国法律文化,可一言蔽之日:官法。该官法的主要特征是,法律的合法性依赖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法律作为治之具
迈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学术科研事业的前进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出现了一些严
隐性腐败是一种特殊的腐败形式。随着我国反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公共组织中的腐败行为从一开始的直接的权钱交易,转变成了兼具伪善性、间接性、模糊性、隐蔽性、衍生性等
穆时英(1912-1940),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鬼才”,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现代派作家,其创作的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穆时英以其惊人的创造力,在短
目的分析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47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和5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一般是指3—7岁未入小学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的成长经历会对个人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生理方面,更包括心理方面、社会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脑转移比较常见,目前尚没有办法识别哪些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TGF-β/Sma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信号通路中基因的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学龄前的成长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启蒙阶段,科学、正规的学龄前儿童教育对一个人的后继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改革
统一战线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从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走向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承继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时代环境和党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