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田鼠血清补体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和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仍较大,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客观因素以及疫情反复与回升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目前唯一大规模使用的治疗药物吡喹酮不能解决重复感染的问题,新药和疫苗的研制仍是该病研究的重点。东方田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特性的哺乳动物,其抗病机制研究可为血吸虫防控技术研究提供新方向。本文应用胸主动脉灌注和组织培养法比较了东方田鼠和BALB/c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d,3 d,8 d,12 d和15 d的感染部位皮肤、肺脏和肝脏等处的童虫回收情况,结果两种宿主感染尾蚴后不同时间点虫体总回收率差异较大,东方田鼠为15.04%,7.05%,8.33%,0.48%,0.72%,均低于小鼠的39.24%,38.56%,46.17%,19.02%,43%。结果表明东方田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童虫消亡主要发生感染后的皮肤期和肝期。表观病理观察表明,东方田鼠肝脏在感染后10d可见明显的白色异物性包囊,感染后14 d该类包囊依然存在,至感染后21 d异物性包囊消失,小鼠则始终未见该类异物性包囊出现。组织病理观察表明,东方田鼠感染后10-14 d肝血管内可见寄生虫栓子,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肝细胞多发灶性坏死,小鼠肝脏病变不明显。血常规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在感染后1-16 d白细胞显著升高,白细胞5种分类结果显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生化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ALB、HDL-C在感染后升高。东方田鼠血清补体活性CH50为512 U/mL,应用RT-PCR和ELISA检测了东方田鼠和BALB/c鼠的补体相关分子C3,C9,CD59和DAF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东方田鼠感染后8 d C3,C9和CD59转录水平显著升高,DAF感染后12 d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体外杀虫试验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正常血清和灭活补体血清孵育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死亡率分别为85.50%±7.15%和60.99%±8.61%,差异显著(p<0.001),扫描电镜观察到二者孵育的童虫体表完整性存在差异,表明东方田鼠补体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有显著杀伤效果。利用C1qBP蛋白抑制东方田鼠C1q的血清孵育童虫死亡率显著低于正常血清(P<0.001),而用50℃热灭活东方田鼠血清补体B因子孵育的童虫死亡率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补体经典途径可能在东方田鼠对童虫杀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体内抑制试验中,注射CVF和PBS对照组的东方田鼠在感染后8d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23.20%和8.54%,15 d为1.18%和0.42%,结果表明利用CVF抑制补体后童虫回收率显著提高。筛选设计了3条东方田鼠C5基因特异的RNA干扰靶序列,构建了相应的重组RNA干扰慢病毒。LV2重组慢病毒在体外培养的东方田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诱导了C5基因转录下降25.76%,为进行东方田鼠RNA干扰活体试验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东方田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童虫消亡主要发生感染后皮肤期和肝期,补体在抗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典途径是补体杀伤童虫的重要机制,研究结果为阐明东方田鼠补体抗日本血吸虫特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数据。
其他文献
库水位升降过程中,会引起边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变化,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边坡临界滑动场进行改进,提出了可以考虑水位变化过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数值模拟方法,方便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的特性,是我国特有的血吸虫病抗性模型动物,也可作为糖尿病、卵巢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研究的模型动物。本文综述了东方田鼠的分类与分布、形态、
将著名的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拓展到三维空间,提出了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分析方法。针对潜在滑体,运用三维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屈服加速度,借助数值方法获得平均地震加速度
以已建的20余座黄土隧道为背景,调查分析了黄土隧道典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相应的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存在的工程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塌方是黄
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的政策下,研究生资助体系亟需得到完善。本文从研究生资助体系政策剖析入手,分析全面收费政策下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关于研究生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建构学生"学习共同体"是提高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正>本次论坛围绕问题儿童与亲子教育两个主题,展现了两个相关的个案报道。首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蒙华庆教授汇报了两个案例:1初中三年级学生,15岁,父
会议
<正> 科学对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所以科学不断发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来说,就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被恶用。——A·汤恩比在20世纪科
总结了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项目示范的实施情况,介绍了主要技术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有力推动了万年县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绿色防控的长效机制,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