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这些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的遥感事业进入蓬勃的发展阶段,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遥感技术成为地质灾害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的加入,使得地质灾害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定性的研究,也摆脱了实地勘察的繁琐步骤,使得地质灾害的研究朝着更快、更准确和更方便的方向发展。地质灾害事件因为其诱发的因素极多,突发性较高,因此地质灾害发生前人们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为地质灾害为我国造成的的经济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由此可见,对地质灾害的解译、监测与评价等是一项必不可少且迫切的任务,只有充分地了解到地质灾害诱发的因素,发生机制、变形规律和变形特征等信息,才能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对于高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防范与预警,减少其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本文以2009年和2016两期DEM数据和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和改则县的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对单期DEM数据进行坡度的分析,对多期DEM数据进行差分分析,从而识别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和措勤县的地形表面变化,再叠加影像信息识别地质灾害类型,并对灾害提取结果的表达,即完成措勤县和改则县地质灾害分布图;再通过研究区已知灾害点为样本,并通过ArcGIS的扩展工具SDM,结合已知灾害点样本,利用证据权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最后通过权重值和各证据因子进行计算得出后验概率,再通过后验概率值对阿里地区措勤县和改则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形成两幅措勤县和改则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图。本文使用的地质灾害提取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研究与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