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选修课程存在的逻辑基础,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学选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选修课程也是我国各高校历次课程改革的焦点。选修课程具有丰富性、动态性、前瞻性的特点,打破了专业上的条块分割,对新兴、边缘学科领域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和美国对大学选修课程探索较早。1810年,威廉·冯·洪堡在柏林大学,提出选修课程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1815年,大学选修课程引入美国高校并经历曲折的发展,奠定了选修课程在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中应有的地位,随后,选修课程在世界其他国家广泛开展。二战后,日本也经历过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自主权下放的阶段,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经历四次大的变革,但最终探索出自己的课程选修制道路。1912年,大学选修课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经历曲折的发展,1992年,各高校再次重视选修课程。  鉴于,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现行大学选修课程设置特色分明。从而选择这三个国家的六所大学,从大学选修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调查的结果揭示了我国大学选修课程的局限主要体现在:目标的过于笼统;选修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动态性;选修课程结构失衡,限制性选修课程比重偏低;最后,在选修课程管理方面,缺乏标准的学分互认机制。  针对我国大学选修课程存在的差距,文章最后提出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大学选修课程对策。在选修课程目标上,细化、具体化每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内容注重对学生个性、判断力、创新性和价值观的培养;选修课程内容设置时应遵循综合性、动态性、丰富性这些原则;选修课程比重上,提出选修课程中各类选修课程的选修指数;最后,在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方面,提出弹性学分和院校之间、国家之间学分的的互换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面孔可以传达性别、表情、种族、年龄等大量信息,大量研究使用不同范式(比如启动范式、Garner范式等)对面孔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觉加工进行探讨。此类范式均体现了即时加工的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本研究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课程观使得教师习惯了对教材的恪守,事实上,教材不是圣经,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对其进行再设计,以发掘文
知情交融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合语文教学现状,从语文教学对知情交融的依赖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方面提出了研究知情交融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结
任何运动训练理论,无论是科学的、非科学的,还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都会对运动训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运动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都是为了能够从理论上正确指导训练
健身俱乐部在高校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理论研究上也没有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俱乐部管理要素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本人通过对管理经营人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推行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的生命性不断得到认可并逐步达成共识,为此,学生生命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极度的彰显。而相比对学生生命的关照而言,对教育中的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