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推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者却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66亿人,此后均呈现下降趋势,到2017年末为2.09亿人,可见农业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近些年来由于农业收入较低(第一产业净收益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4),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减轻,很多农民选择进入城镇开展非农产业活动,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比例趋于下降,土地弃耕现象有加重的趋势,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不仅不利于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而且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亟需采取措施改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在研究国内外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民土地承包权制度发展历程,对我国土地承包权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土地承包权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计量分析法的方法分析影响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的因素。首先对各个因素可能对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Logistic计量分析并借助SPSS19.0进行验证,最后得出对农民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意愿有影响的因素。可以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越倾向于选择退出土地承包权;农民家庭以非农收入来源为主时,退出土地的可能性较高;满足何种条件愿意退出对农民退出意愿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有利于鼓励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年龄对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的意愿有反向作用,年长的农民更重视土地对于自身的保障作用,从而更不愿意退出土地;承包地面积越大,越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收入,他们更多的可能选择拥有土地承包权;承包地的保障功能对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具有反向影响,保障作用越重要,农民退出的意愿越低;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及承包地非农化利用的增值收益归属的认识对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反向影响,当农民认为承包权及承包地非农化利用的增值收益属于农民自身所有时,退出的意愿较低。在分析前述问题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所选取的三个试点地区土地承包权退出模式,借鉴不同地区经验并总结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综合上述分析后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首先分析农民选择土地承包权退出这一过程的运作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退出保障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并对退出过程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的完成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