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宜州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地质意义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河池-宜州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构造样式与断裂带南北两侧的构造特征研究,探讨了河池-宜州断裂带的演变过程,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1)断裂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宽缓展布于桂中凹陷北侧,由2条近东西向主断裂及其挟持地近东西向复式褶皱(向斜)组成。该复式褶皱(向斜)为断弯褶皱,靠近断裂处岩层变陡,远离则变缓,以层间滑动为主。主干断裂倾向N或S,倾角30°~70°不等,断裂以走滑平移为主,逆冲为辅,多为逆-平移断层。  (2)断裂带划分为西段和东段,西段为河池段与宜山段,东段为柳城段与英山段,东段变形强度比西段强。西段在剖面呈半正花状构造,东段呈正花状构造,断裂带整体是一个正花状构造。  (3)断裂带具有挤压、伸展和走滑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伸展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冲谷地堑,走滑构造样主要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裂带整体上以正花状构造为主。  (4)断裂带北侧发育一系列高角度的北北东向断裂,其南端终止在河池-宜州断裂带上,呈东凸右行牵引指向;断裂带南侧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其北端终止在河池-宜州断裂带上,呈西凸右行牵引指向。在泗顶一带发现的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具右旋走滑性质,亦表现桂北隆起呈右旋走滑剪切;由南北主干断裂夹持形成的“葫芦形”复式向斜的尾迹指向东,说明了断裂带呈右旋剪切,与断裂带南、北两侧的牵引构造表现出一致的运动学方向。  (5)断裂带的构造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形成了断裂带雏形,海西期发生伸展裂隙活动,印支期断裂带发生构造反转为逆-平移断层,断裂带各段开始连接在一起,构造域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应力受到断裂带的阻挡形成东西向的非共轴右旋应力,使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至印支运动结束,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下来;燕山期对断裂带有微弱的叠加改造,但影响不大。  以上认识对广西构造格架和华南板块的多期构造活动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其他文献
过去全球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地球环境在地质时期的变化规律是人们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目前和将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我国位于典型的季风
素有化石宝库之称的山旺盆地,其形成沉积时限一直模糊不清,缺乏地质时间标尺研究,盆地沉积充填演化及古环境方面的研究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本文以山旺盆地景观剖面和角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基础。土壤一植物系统是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的枢纽,是有机与无机联系的桥梁,由于污水排放、灌溉、大气沉降、采矿冶炼、农药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利益调整、机制转换、资源重组、机构改革等必然触及到原有的矛盾和引发新的矛盾,回避或消极对待这些矛盾,只会延误事业的发展,甚至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锚杆是一种由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作为基体材料复合组成的新型锚杆。与普通的钢筋锚杆相比,它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强、介电性好等优
学位
黑龙江金厂金矿是我国目前已经开采的大型金矿之一。矿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做了大量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解译、勘查工程等工作,矿区地表矿已基本查明,部分矿体也已
地表同震形变场的获取,对于定位宏观震中、获取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研究大陆块体之间的变形强度及机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SAR图像具有空间连续覆盖、全天
学位
灵山构造带在大地构造上地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合处。区域构造的某些特征在华南占有重要位置,并在1936年发生广西近代最大震级(6.8级)地震,历来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