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96、1999、2002、2005年的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和实地调查,以GIS作为数据处理平台,获得各年城市景观类型数据。根据此数据,结合资料查阅、专家咨询,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学、城市规划、统计分析的原理,以义乌市2003年形成的城市环线内的城市景观为对象,研究城市化主导的城市景观结构演变机制,其结果如下: (1)自然景观逐年下降,半自然半人工景观急剧减少,人工景观快速增加。1996—2005年的9年间,自然景观减少了145.58hm~2,年变化率2.05%,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8.95%下降到7.30%;半自然半人工景观减少了3545.32hm~2,变化量超过了1996年一半,年变化率6.17%,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72.33%下降到32.17%;人工景观增加了3690.89hm~2,年变化率24.82%,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18.72%上升到60.53%。研究表明:就研究区的城市景观演化而言,城市化过程就是自然景观的和半自然半人工景观的“城市化”。 (2)农业景观是研究区景观演变最重要的“源”,在建用地景观是最主要的“汇”。农业景观在三个时间段内分别减少了843.64hm~2、1516.47hm~2、1185.21hm~2;其次的“源”是水体景观和林地景观;城郊居住景观在2002—2005年间也成了景观演化的“源”。在建用地景观在三个时间段内分别增加了327.26hm~2、734.14hm~2、702.54hm~2;其次的“汇”是工业景观和城市居住景观。研究表明:义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演化主要吞食农业景观、壮大工业景观和居住景观的过程。 (3)景观元素变化率最大的是绿地景观。研究期间绿地景观的变化率为1735.80%,年均变化率192.87%。其余景观元素年均变化率依次为在建用地景观(82.73%)、商业服务景观(42.10%)、工业景观(36.56%)、公共设施景观(36.10%)、交通景观(23.44%)、专业市场景观(13.99%)、城市居住景观(13.77%)、农业景观(-6.17%)、城郊居住景观(3.25%)、水体景观(-2.06%)、林地景观(-1.99%)。 (4)景观斑块总体变化趋势为:类型斑块平均面积除农业景观减小外,其余都为增加;农业景观、专业市场景观、公共设施景观、工业景观和在建用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增加,其余减小;绿地景观、城郊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均匀度增加,其余减小;林地景观、农业景观、绿地景观和城郊居住景观的优势度下降,其余提高;除农业景观斑块密度增加外,其余减小;人工景观的斑块数破碎化指数增加,斑块面积破碎化指数降低;廊道密度总体增加。 (5)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义乌城市景观演化趋势表明:至2020年,研究区农业景观面积仅剩641.09hm~2,说明研究区范围几乎全部变为建成区,除水体外,将全部演化为人工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