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效用 ——对赫尔曼·黑塞的作品《纳齐斯与戈德蒙》中译本中“二元”主题的翻译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曼·黑塞是一位执着于寻求真实自我的著名德语作家。他虽然出生于多元文化家庭,但因自幼接受父亲严苛的基督教式培养,基督教中绝对二元对立世界观给青年时代的他带来了精神危机。这种精神危机也投射在了他本人的文学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对世界和人性中对立与冲突的艺术塑造。赫尔曼·黑塞为了克服内在的精神危机,开始在东方智慧中寻找解决二元对立与冲突的方法。在充分吸收了中国与印度的哲学智慧后,他意识到:真实的世界不仅由一组组生硬的对立关系构成,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与圣经中所描绘的不同,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善良与邪恶同时存在;真实的世界如同人性一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一世界观对赫尔曼·黑塞的创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具体到他的作品中,这一世界观体现为多组对立关系,例如精神与本性,善良与邪恶,快乐与悲伤等。这些对立关系中的两极不仅相互对立,而且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即便出现了不可调和的二元关系,黑塞也在这些作品积极寻求和解。“二元”是贯穿黑塞小说Narziβ und Goldmund(1930)全篇的一个重要主题。Narziβ und Goldmund(1930)这本书的中文译本于1984年首次出版,在此之后,这个译本又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与再版。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出版社后来放弃了原有译本,在赫尔曼·黑塞诞生140周年之际转而选择出版了新的译本,即《纳齐斯与戈德蒙》(2018),译者为魏育青与秦文汶。考察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二元”这一主题进行了有意识的处理。为了让读者注意到“二元”这一思想,他们在译文中有意识地运用了特殊的文学手法,对原文做了适当的调整。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还通过对不同修辞手法的组合运用,将“二元”这一主题生动展现。译者具体是如何借助这个策略,以达到使中译本《纳齐斯与戈德蒙》(2018)中的“二元“主题得以显化的目的呢?这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对中译本《纳齐斯与戈德蒙》(2018)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了详尽分析。此中译本中主要运用到的修辞手法为:对照、反义对比、同义重复、排比、对偶式排比、四字词语和惯用语等。对照的手法帮助译者创造出新的对立关系;反义对比帮助创造出新的对立关系,并显化或进一步强化这些对立关系;在描述对立关系时使用的同义重复、排比与对偶式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在译文的字里行间营造出宏大的气势,使译文读者对于“二元对立”这一思想印象深刻;对汉语里经常出现的惯用语以及四字词语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译者为了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而做出的尝试,而且也使“二元”这一主题得以进一步显化。译文中,这些修辞手法的单独及组合的运用方式使“二元”这一贯穿始终的主题得以凸显,并使每组二元对立关系中两极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鲜明。同时,源文中的二元对立小主题,如“思想家-艺术家”、“艺术家-普通市民”、“市民-流浪汉”、“快乐-悲伤”等,也得以进一步显化。这样一来,在原著中隐藏的“二元”主题的表达便得以显化。新译本《纳齐斯与戈德蒙》(2018)是德中文学翻译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译者们对修辞手法的创新运用使德文原作的独特美学价值在译作中得到了新的呈现。不仅如此,原著中隐藏的多处二元思想也在译文中得以显化,给译文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素养理念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取向应使课程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如何使课程担负起当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具有的自主性、独特性的优势,故而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也应当在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的同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考量。但核心素养涵盖内容广泛,无法通过一门或一类校本课程涵盖全部,所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体现,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育前辈都试图在作文教学上取得突破。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作文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提出,为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带来了新思考。并对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了探索。体验式作文教学从经验出发,最终表现为表达。体验式作文教学虽然探讨已久,但是针对整个高中学段并没有相应的探索。本文旨在从比较传统作文教
艺术创作与人类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而超现实取向的绘画注重呈现梦境般的视觉效果和荒诞的奇想内容,因此运用超现实主义风格语言表现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是最贴近,最符合的方式。心理空间是心理现象的综合体,是一个记忆、想象、梦境和情绪的虚拟构造空间。而心理空间的具象化,体现在艺术家运用带有隐喻性的元素或符号(包括特征明显的主体人物和场景),以主观的想象能力构建了一个虚构的画面场景,从艺术家个人角度来看,象征着
以语篇作为翻译的研究单位时,译者首先考虑的应当是语篇的核心因素——衔接。语篇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句子的内部结构和句子的前后连接上,也体现在段落之间的呼应及整个语篇的谋篇布局上,只有具备语篇衔接意识,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合理地构建译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使得源语文本的意义、逻辑和风格在目标语文本中传达出来,从而达到等值效果,尽可能地减少读者的理解障碍,成为值得研究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高效、大规模地获取并分析真实的翻译语料成为可能,语料库翻译研究相应地成为翻译学的热点。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词汇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发言及其英译本为研究语料,考察汉英同声传译的词汇模式。本研究首先自建汉英同声传译平行语料库,包括原文语料子库和口译语料子库,收录第60届至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中国领导人发
影视作品通常会涉及时代背景、宗教文化、地理环境、人物形象等各种文化常识,但是对于目标观众,特别是对于不同国别的目标观众来说,在短时间内理解源语文化,体会影视传达出来的意思,是一个挑战,也是中英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所以需要译者采取一定的补偿手段,以补充说明源语文本所涉及的文化信息。注释在翻译过程中能够作为有效的翻译补偿手段,尽可能解决翻译损失问题,帮助原文作者传达意思,从而使得目标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
本文比较新手译员和专业译员在中英即兴演讲时的同传表现,列出所选材料的问题诱因,对受试者相应的口译策略进行分类,并分析受试者对自己同传表现和策略使用的评价。本文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辅助回顾性调查问卷,发现:1)相比冗余信息和逻辑混乱,句子破碎对受试者的影响最大,但专业译员所受的影响远远小于新手译员;2)尽管受试者都通过省略来处理冗余信息,专业译员能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而新手译员往往无法做好取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自觉水平的进步。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则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同家庭环境和不同教育方式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是什么?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旨在以追寻家庭环境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关系为价值导向
刑期计算问题本是刑罚裁量中的一个环节,是刑罚执行的依据,宏观上看是保护人权,体现出刑法的人性化情怀,在微观上看是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权的一种保护制度。在我国刑事实体法中对刑期的计算问题,刑期起止日、刑期折抵等只是作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制度和适用规则,导致刑期计算、刑期折抵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带来众多的争议。一旦在刑罚的审判过程中,发生减刑、监外执行后发现漏罪、犯新罪等复杂情形时,便
马文化是随着人类驯服家畜的过程而产生的。吐蕃马文化是世界五大马文化之一,尤其吐蕃作为唐代中亚的大帝国,兵马是勇士们的出征获得胜利重要工具。因此,吐蕃马文化不仅是一种民族民俗文化,而且它与吐蕃时代的文化、政治、军事、民俗等许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本章有足够的文献资料证据表明,吐蕃的马文化源于吐蕃雅隆六牦牛蕃(bod k gyag drug)部落统领时代,至今大约有 4000-5000 年的历史。根据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