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ng_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通过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分工,以市场换技术,逐步形成了以OEM(代工贴牌生产)、ODM(自主原始设计并制造)为主的生产模式,这为我国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贸易顺差收入,也使我国形成了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基础和技术储备。但同时,我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利润率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底部位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的法律法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坚定执行“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制造业的提升。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制造业大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上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有着不同的地位,美国制造业所走过的路既是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的素材,也是我国制造业学习实践的榜样。将中国制造业与美国制造业放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进行分析总结,对我们了解和避开发展中的弯路、歧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最新2016年版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为数据来源,以2000-2014年间中美制造业整体情况和18个细分产业具体情况为对象,对GVC参与指数、GVC地位指数、NCRA指数情况进行测算、对比,认为中美两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中国制造业出口总值以及增加值都跃居世界第一,在2000-2014年期间中国在中低及低技术制造行业内实力较强,在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提升明显,显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所提升。美国制造业在中高技术和高技术领域内,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中国的差距有所缩小。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行业规模、技术水平、FDI、要素相对价格和制度环境五个维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业规模、技术水平、FDI、要素相对价格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制造业GVC分工起到了关键性影响。技术水平、FDI和制度环境对中国GVC指数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美国制造业GVC指数起到了积极效果。技术水平较高行业的FDI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增加中间品贸易的出口增加值,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技术水平较低行业的FDI则会形成低端锁定,降低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的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重新规划和设计全球价值链等两个方面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水产生量日益增加,农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及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其中,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因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和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然而常规的农村污水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的厌氧单元往往仅采用简单厌氧工艺,存在厌氧水解效果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