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我国温带草原已出现大面积的退化、沙化,这必将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对草地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并估算草地的生产力,将为了解草场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制定草场合理利用策略、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等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本文选择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域,运用每月的MODIS NDVI对草地长势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分析:运用MODIS、TOMS等遥感数据,结合实测土壤质地、生物量和气象资料等,输入CASA模型估算了2002、2003年5-9月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力,并对各种草地类型和各个旗(县、市)的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牧草长势、生产力和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到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将MODIS数据与CASA模型相结合,使得估算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地面分辨率最高达250m。(2)在CASA模型计算中,运用TOMS紫外波段的反射率获取光合有效辐射的方法可以使得草地生产力的估算结果在空间上更准确,时间上更近于实时。(3)2002、2003年5~9月锡林郭勒草原合成的NPP分别为28.86TGC和32.73TGC。各类草地中,温性草原面积最大,青草期合成的NPP也最多。2002年、2003年青草期合成的NPP约占同期所有草地合成NPP的55.65%、57.52%。(4)各旗(县、市)的NPP相比较,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的多伦县和太仆寺旗以及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单位面积土地上青草期合成的NPP较高。(5)青草期,锡林郭勒草原牧草长势呈单峰态变化,以7月或8月牧草长势为最好。空间上,由东向西,牧草长势逐渐变差。(6)影响5月份牧草长势和生产力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前一年11月至当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影响青草期中后期牧草长势和生产力的气候因子主要是降水量,尤其7、8月份的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