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2例患者。通过病案检索获得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预防;对照50例,术后未予补阳还五汤。两组基础治疗均为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出血情况,输血情况,患侧股静脉血流,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入出院时Harris评分等情况来综合评定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种类,伴发病,左右侧,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为6.90%(7/102),其中治疗组7.69%(4/52),对照组6.00%(3/50),两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06.77±103.37)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51.50±102.15)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引流量为(263.75±105.02)ml,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323.00±105.0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356.45±105.23)ml,对照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427.50±105.13)ml,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患者有16例,输血率为16/52-31%,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患者26例,输血率为26/50-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回升较快(P<0.05)。两组未输血患者血红蛋白量(HGB)及血小板(PLT)在术前及术后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术前及术后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Harris综合积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并有助于患者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