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一直为推进和实现社会公平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目标。本文试图沿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线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为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第一部分对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理论作了的概括阐述,阐明公平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含义、内容、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形式等方面的论述,揭示社会公平是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并进一步阐述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社会关系,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保障。这部分阐述为后面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作了铺垫。第二部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处理公平问题的经验教训,并深刻反思包括前苏联处理社会公平问题的失误,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在推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探索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思想,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邓小平同志公平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打破了平均主义,在实践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公平机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认识这些社会不公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公平、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公平、教育方面的不公平等。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本文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不公平问题,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不公平现象,不夸大,不消极,对解决这些不公平问题要充满信心。第四部分立足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首先阐明了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建设和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不公平问题的途径、手段以及具体的措施:通过发展经济奠定公平分配的物质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障,从改善民生出发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等。社会公平问题的解决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