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大国,素有“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说法。农民问题从根本上是土地问题。因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土地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可靠的生活保障。自古以来农村上地制度就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拥有土地是中国农民驱之不散的梦想,而上地秩序,则是主宰中国社会兴起与衰落、和谐与冲突的首要逻辑。因此,农民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作为以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22%的人口,耕地资源有限不是一个虚设的问题。上地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土地制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就是理所当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创新农村上地制度,为农业生产力提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供新的制度安排,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实现的制度保证。回顾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农村上地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且展望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所有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及马克思合作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的这些经典理论在我国的创新运用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些理论在我国农村上地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起到了不同的指导作用。其次,本文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入手,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分为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的土地制度、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以及群众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上地制度三个发展阶段,并且对目前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征做了进一步阐述。再次,本文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首先讨论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儿个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对未来上地制度的展望必须要明确的前提条件即,中国农村上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要服从大局安排,并要充分考虑国情。对于未来农村上地制度的发展趋向的展望,主要包括继续坚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能搞上地私有化。在经营权方面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合作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另外国家要切实保护耕地,重庆地票制度值得推广。最后,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作了归纳。中国的土地问题是政治问题,在中国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学,因此,制定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是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实际和国情,二是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在实践中创新,三是要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作为根本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