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大学作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机构,其建设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理念和校园规划的研究较多,关注校园人文环境营造的研究也有展开,但将大学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结合起来考虑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大学校园更新建设的浪潮中,一些老校区出现了结构混论的情况,一些新建校园则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各个校园意象的独特性、可记忆性被削弱。本文旨在强化一种大学理念参与下的高校意象核心空间的建构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将物质层面的校园结构特性、空间形态特性与非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特性予以整合,通过对该空间的重点塑造,使校园具备明显区别于其他校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特性,以突出校园独特气质与记忆传承性。对此,本文提出了高校“礼仪空间核”的概念:在大学理念参与下,继承发展传统礼仪空间的特性形成的校园意象核心空间。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梳理,明确了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传统礼制建筑的分析,总结了礼仪空间的四个原始空间特性,为大学理念参与高校礼仪空间核的建构积累理了论基础;随后,对国内外大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礼仪空间核的类型演化,进行了详细梳理。从第三章开始,本文进入到礼仪空间核的建筑语言构建部分,首先归纳总结了高校礼仪空间核的各种空间特性;分类详述了方庭型、纵轴型、主楼型和景观型四种传统礼仪空间核的模式特点与设计手法;然后,总结了国外当代礼仪空间核的最新发展变化,对新出现的巨构型礼仪空间核做了详细介绍;随后分析了国内各种类型高校礼仪空间核的建设现状,通过与国外优秀案例的对比,列出了国内高校礼仪空间核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于高校礼仪空间核的未来走向做出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校园规划建设的人文性、可意象性和校园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