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后行临床中心静脉穿刺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胃肠外科床旁中心静脉穿刺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所入选患者年龄在30岁到55岁、入选标准:ASA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5-20㎏/㎡,根据Mallanpati试验,尽可能避免困难气道。排除标准: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史,肝、肺、肾功能异常,低血容量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者,存在鼻骨畸形及外伤等鼻咽部疾病,排除术前长期使用镇静镇痛类药物的患者,对感觉直线和准确标定能力差或对描述词理解力差的老年人。A组操作前经鼻滴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双侧平均滴入,B组给予经鼻滴入适量安慰剂-生理盐水,滴鼻操作均在中心静脉穿刺操作开始前30分钟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术采用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法操作。将T0-滴鼻前(基础值),T1-穿刺前30分钟(在此点两组患者均分别经鼻滴入安慰剂-生理盐水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T2-行局麻穿刺即刻、T3-缝皮穿刺即刻、T4-操作完毕后10分钟、T5-穿刺完毕后30分钟作为时间点。记录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HR(心率)以及视觉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变化(观察有无呼吸缓慢,呼吸抑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操作前后的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分别于滴鼻前以及穿刺操作完毕后2小时进行)、操作完毕后用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评分分别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文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两组患者未进行滴鼻前SBP、DBP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比较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比较T2、T3点与T0点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T2、T3点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率:A组各个点与T0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时间点HR均高于T0点HR(P﹤0.05)。两组间比较,分别在T2、T3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均高于A组。④两组间比较SpO2检测结果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其他:操作中Ramsay镇静评分A组高于B组(P﹤0.05)。A组患者VAS评分、McGill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床旁中心静脉穿刺术,可以对患者起到轻微镇静以及镇痛作用,还可起到轻度中枢降压作用,无呼吸抑制。对穿刺操作带来的不适感,患者的满意度好,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完全可用于穿刺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