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现象近年来日趋严重,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还严重影响了中药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目前针对此类掺杂现象的检测手段有很多种,有化学法、光谱法,以及基于色谱的各种技术。掺杂化学合成药物的检测,除了核心的准确性(即很低比例的漏判率和误判率)要求以外,还包括结构确证能力、快速、简便、高通量、经济等多个指标。在不同情况、不同要求下,这些指标分别可能转换为关键性的指标。如液相色谱与其各种联用技术,此类技术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其中HPLC-MS(HPLC-MS/MS)、GC-MS、HPCE-MS等方法,已基本成为中药掺杂化学药物检测的终极确证手段。但由于操作烦琐,成本昂贵,对实验人员要求严格,使得方法难以普及到基层打假一线,尤其是经济、技术、人才欠发达的地区。而光谱法则由于其快速、简便、高通量、经济等多个指标上的优势,将其发展成为现场快速筛选方法的可能性很大。
本课题研究的是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对中药里面的违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一是基于红外光谱,无需提取分离,也不经模型识别与模型校正,而是根据待检中药与掺杂化合物光谱特征的差异性,发展并建立的一种新方法-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经过多种掺杂样品验证结果较为理想。第二种是液质联用系统(QTRAP LC-MS/MS技术),对掺伪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并将其结果作为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的验证数据以及终极确证。
(1)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的前身-局部直线筛选法(LSLS算法),通过筛选化学药物位于中药图谱局部直线段上的特征吸收峰区域,运用差谱法计算,得到预测的掺杂量因子。而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在LSLS算法的基础上,根据红外光谱图的特点,利用各吸收峰峰强、峰形、峰位等信息,对各峰差减所得含量区间进行加权,并引入插值、全谱计算,峰位校正等思想,以及为计算结果设立可疑区间。这些改进措施使得改进后的LSLS算法-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W-LSLS算法)更加准确和稳定。算法以21个化合物(吲哚帕胺、利血平、洛伐他汀、盐酸尼卡地平、辛伐他汀、卡托普利、吉非罗齐、依那普利拉、甲基多巴、赖诺普利、阿普唑仑、三唑仑、艾司唑仑、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芬氟拉明、盐酸西布曲名、酚酞、西地那非)和105个实际中药样品(包括降压降脂药、镇静药、减肥药、降糖药、壮阳药五个种类),相当于471个计算总量为分析对象,进行掺杂量的计算,并以LC-MS/MS的分析结果为验证依据。W-LSLS算法的灵敏度、专属性和准确性都有所提升,440个阴性样本中假阳性计算结果由108下降到90次,31个阳性样本中假阴性计算结果由6次下降到3次。经过改进之后的W-LSLS算法更加适合于做为一种鉴别中药中是否添加了可疑化学合成药的初步筛选手段。
(2)QTRAP LC-MS/Ms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以液/质联用技术LC-ESI-MS/MS测定中药中的违禁西药的方法。方法中检测了105个中药样品(与上同),标准品为23个化合物(除W-LSLS算法中的21个化合物外,加上甲睾酮和他达那非)。每个西药的一个母离子/子离子对作为唯一的检测离子通道被监测。当MRM信号到达一个阈值后,启动增强子离子扫描反应-EPI(Enhanced product ion scan),反应中得到的图谱存储在数据库里,待目标物定性鉴别时用。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某些中药样品里非法掺入了西药,如西地那非、盐酸西布曲名、盐酸芬氟拉明和格列本脲。在105个中药中,共检出33个阳性样品。该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高,并能提供检测到的违禁掺入西药的母离子裂解谱图,为中药掺伪的法定性判别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
由于不同方法的判别角度,适用范围各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拟建立一套综合判别分析系统,以加权局部直线筛选法与相关的光谱方法为初筛手段,通过建立化学药物标准化红外光谱库,使该系统对掺杂样品实现“一谱多检”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分析通量和分析速度。另外将液质联用系统作为辅助手段及终极确证方法,经过相互验证,综合解析后做出判定。
本课题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结合了光谱法和色谱法,充分利用了两者的优势,又在两者的弱势上相互辅助、补充,有望为打击中药掺伪提供新的检验技术,建立快速筛查的检验标准,这对于整肃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市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都将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