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研究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系统具体设施的运行特征和通行能力,而较少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考虑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要提高整个路网的效率就要保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互通立交与周边道路的配置关系的研究是协调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等高等级路网与一般常规路网的主要途径之一。互通立交与周边道路的配置关系的优化可以使快速路或高速公路发挥更大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而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是合理设计衔接道路,通过互通立交系统协调快速路与常规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衔接道路通行能力。
本文首先在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衔接道路的交通流特性和行为特征;其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回归技术,得出衔接道路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并在已有变换车道理论的基础上对衔接道路的变换车道交通行为进行了分析;再次,指出了衔接道路通行能力的组成部分,并给出了各部分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其中建立了基于衔接段长度和匝道流量的衔接段通行能力模型;接着利用已分析的车头时距分布修正了最小衔接段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有无信号交叉口的衔接道路最小长度模型;接着应用VISSIM对衔接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模型和最小长度模型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应用方法,对于没有考虑衔接段长度而造成的衔接道路通行能力过低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