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森林能否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依赖于人工植物群落的合理规划和优良环境质量的营造。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森林重要部分,群落结构应与群落组成相匹配。识别城市公园中城市森林的结构特征、主导功能及影响因素,将为最大化生态服务功能、优化与配置城市公园、规划和建设宜居森林城市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作为市内城市森林的代表,经群落学调查采集样方信息,分析木本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对木本植物的碳汇功能进行估算,并做固碳释氧功能的空间分析;归一化处理温度、湿度数据,探究城市森林缓解热岛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引入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土壤参数,定量评估游憩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引入运筹学方法ANP从植被质量、功能质量和美学质量三个方面,综合评估当前南湖公园的综合环境质量,识别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木本植物共1421株,隶属于22科、47属、67种,其中乔木1269株,灌木152丛。南湖公园木本植物科属种数量配置合理,区系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乔木总体年龄组成呈现典型增长型结构,更新能力旺盛,群落较稳定。优势种以中龄林和成熟林为主,部分种群有衰退趋势。斑块内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斑块边缘的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则相反;群落位置距水边距离越远,群落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差异越明显、物种丰富度越大。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针阔比和灌乔比的增大而略有上升。(2)固碳量大于50 kg的样方不足20%,公园整体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弱,表明当前南湖公园内群落的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和林龄配置不合理。决定群落的碳汇能力是群落的结构与林龄,而不是碳汇植物的数量。群落最大降温4.28℃,最大增湿35%,热岛缓解效应明显,降低针阔比可增强降温效果,增湿效果先减小后增大;乔木密度过高和过低均会抑制降温效应,最佳的乔木密度是0.08株/m~2,增湿效果则随乔木密度的变小而减弱。美景度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1.5,分值由西南至东北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游憩活动强度南北大,中、西部地区小,7个等级中处于4、5等级的样方占76%,表明整体的游憩强度以中等程度为主。(3)基于植被质量、功能质量和美学质量,ANP评估林内环境质量的结果显示,二级指标中林分结构权重最大,为27.6%,表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林内美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小,仅能解释11.5%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当前南湖公园总体的群落环境质量较差,需要从植被质量、生态功能和林内美学三个方面营造更好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