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艺气动元件自动生产线的研发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作多工艺气动元件自动生产线的开发,选用气缸作为研究的主体。目前气缸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原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本论文主要研究的素材为某公司生产的CUJ型号的气缸本体,对其生产工艺进行自动化的研发。CUJ型气缸主要由素材本体、端盖、活塞、活塞杆、密封圈等组合而成。生产过程中的母机基本上都已经实行自动化生产,主要加工设备为多轴加工中心设备,符合实行自动化的条件。目前由于设备与设备之间没有实现自动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人员参与进来,进行上料、下料、搬运、更改方向等操作,分析得出生产工艺中人员参与较多,无论从效率还是产品质量上讲在目前市场竞争中都没有优势。随着产量的增加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考虑到人员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生产企业对生产工艺实行自动化无人运转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本论文所研究的项目是将CUJ型号气缸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目标是8小时无人运转。整体设计方案应用SOLIDWORKS设计机械硬件部分,主要分为四部分:机械手、上料系统、下料系统、翻转系统。各部分运动相对独立,生产过程需要相互配合。所以为完成生产工艺流程,各部分位置分布有一定的要求。控制系统方面本项目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做控制系统,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起到上位机交互作用,PLC 与触摸屏之间采用RS485总线通讯,PLC与PLC节点模块采用CAN总线通讯方式,PLC与执行伺服电机之间采用RS485通讯。整个方案的设计完全具有可行性,前期分析可以达到预期要求。本课题最终通过机械手、上料系统、下料系统、翻转系统之间的配合完成复杂的工艺流程,实现了8小时全自动无人运转,使整个工作变得高效,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运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医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所采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nluscula[torticolliscMT)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及血管破裂血液储积于患处至使颈部偏斜的一种常见病,早期能给予积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目的:分析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0血型和ABO溶血的关系。方法:212例O型血产妇(夫非O型血),孕妇分娩时测定效价,新生儿进行脐血抽血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室上速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
为确定关中地区小麦适宜播期和密度,以普冰151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10月—2015年6月设置10月3日、10月8日、10月13日3个播期和基本苗135、195、255、315万·hm^-24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