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RPL路由协议的优化与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迅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得以不断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中,对监测区域的监测环境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这些节点通过无线链路、自组织通信,将监测区域的监测数据汇聚传输给监测端。现如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环境监控、医疗监护、交通监管等等,它的蓬勃发展给当代科技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无线网络通信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如路由协议、能耗管理、节点定位等,其中处于最重要和核心地位的是路由技术,它是传感器网络运行的基础,因此路由协议是否适合网络的应用场景将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IETF工作组在分析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后,发现现有的路由协议中,没有集中针对低功耗有损网络的应用场景的,因此ROLL工作组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协议——RPL (Routing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路由协议,这种路由协议所适合的应用场景正是低功耗有损网络。由于在网络的实时监控过程中,要求通信节点能够在传输链路不稳定、拓扑频繁变化的网络中适应网络的一些突发状况,如陡增的数据流量、突变的链路质量、网络的不一致等现象,因此本文针对大规模数据流的网络拥塞现象和时延现象对RPL路由协议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优化——多路径的动态负载均衡优化和跨层的最小时延优化。本论文首先基于单路径的RPL,以链路稳定性为前提对其进行了多路径的优化,并且在多路径的基础上按融合的路径权重对大量的数据流进行动态的负载均衡。这种优化方案使得大量的数据流可以沿着链路质量较好并且较为空闲的多条路径进行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案可以在网络面对大量数据时有很好的缓解网络的拥塞能力,并且可以在网络通信链路质量极差的情况下获得一个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进一步,在多路径的基础上,根据对ContikiMAC层机制的分析,对多路径的RPL进行了跨层最小时延优化。提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平均时延的路由度量,并根据新的路由度量设计了针对时延优化的目标函数。充分利用了 MAC层的节点唤醒周期来达到最小时延的目的。测试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优化算法在缓解网络拥塞的基础上使得整个RPL网络的平均时延显著减少。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傅立叶变换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开拓者,小波分析将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而近年来出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我们对安全性的需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生物特征识别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那些使用方便、计算简
通信、计算和互连网的结合为视频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对压缩视频传输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的异构性和多种视频压缩标准的存在,导致视频设备和网络出现兼容性问题,而视
本文基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SCC)理论的指导,从联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信道编码Turbo码与信源编码MELP码,并将其应用于语音的传输,在综合考虑复杂度和延迟等条件下达到了比传统信
论文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探测强识别传感器新型复合调制信号产生及处理”。该项目对一种FSK/PSK复合调制信号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统计学习理论是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学习机器的复杂度,实现对推广能力的控制。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是在统计学习理
多尺度几何分析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热点,其意在通过对高维数据内在几何结构的高效多尺度逼近和描述,获得灵活、快速、有效的高维信号处理算法。而属于二维多尺度几何分析
单纯的话音通信和低速数据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无线通信能力的进一步要求,未来的移动通信将是以多媒体等高速数据业务为主的个人通信。为了解决高速信息流在无线信道中的传
本论文围绕我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数字视音频嵌入式应用硬件平台,研制数字视音频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主要工作有: (1)针对我们实验室研制的数字视音频嵌入式应用硬件平台
无线生物遥测是对生物医学信号的远程无线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很大。软件无线电由于摆脱了传统无线电硬件的束缚,其灵活性、开放性、结构通用的特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