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酸碱盐对CnmimBr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的影响;第三章为非水微乳液体系C12mimBr/[bmim][BF4]/正戊醇/正辛烷的相行为和物化性质;第四章为无机盐及合成纳米粒子对W/O微乳液的物化性质和结构参数的影响。一.绪论介绍了离子液体和研究微乳液相行为的W/O稀释法,综述了离子液体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缔合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在纳米合成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评述。二.酸碱盐对CnmimBr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的影响用W/O稀释法,研究了CnmimBr/醇/油/盐水W/O型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微乳液滴的结构等,探讨了水相中酸碱盐对上述微乳液体系界面组成及结构参数等的影响。1.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溴代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溴代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C14mimBr)和溴代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在不同的水相介质中(NaCl, HCl或NaOH)均易于形成W/O型微乳液。2.不同水相介质(NaCl、HCl或NaOH)对W/O型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影响规律相同,即随水相介质中酸碱盐浓度的增大,醇在油中的摩尔溶解度X o醇在界面层中的摩尔分数X ia减小,而K和ΔGoo→i值增大,液滴半径(Rw和Re)增大。3.不同的水相介质对W/O型微乳液物化参数的影响顺序为:HCl >> NaCl>NaOH (X oa、X ia),NaOH > NaCl >> HCl (ΔGoo→i、Rw )。以NaOH为水相的体系中的水池半径与以NaCl或HCl为水相的体系比较显著增大。三.非水微乳液体系C12mimBr/[bmim][BF4]/正戊醇/正辛烷的相行为和物化性质对非水微乳液体系C12mimBr/ [bmim][BF4]/正戊醇/正辛烷的相行为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含水微乳液体系C12mimBr/ H2O/正戊醇/正辛烷进行了比较。1.当使用不同的亲水相时,单相区区域的大小顺序为H2O< 5% [bmim][BF4]水溶液<5% NaCl水溶液< [bmim][BF4]。2. [bmim][BF4]微乳液体系的X oa和X ia值总是分别大于水相体系的,IL/O型微乳液形成的自发性小于传统的W/O型微乳液。IL/O微乳液液滴小于传统的W/O型微乳液液滴。3.随醇碳链长度的增加,IL/O微乳液形成的自发性增强。烷烃对微乳液物化参数的影响与醇的影响相反。即随烷烃碳链长度的增长,体系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与随醇碳链长度的增长导致的变化规律不同。4.盐效应对IL/O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和结构参数没有明显影响。5.在较高温度下,IL/O微乳液形成的自发性变小,而W/O型微乳液形成的自发性变大。四.无机盐及合成纳米粒子对W/O微乳液的物化性质和结构参数的影响利用W/O稀释法,研究了分别以Na2CO3、CaCl2和两种无机盐的混合物为水相,C16mimBr(或Brij35)/正戊醇/正辛烷/水溶液的W/O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等。考察了在上述微乳液体系中,在不同ωo(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及不同Na2CO3、CaCl2浓度下,合成纳米粒子CaCO3过程前后,微乳液体系的组成及微乳液滴结构参数的变化。1.在不同ωo值下,合成CaCO3纳米粒子前后,醇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Xo均增加,醇在界面膜中的摩尔分数X ia均减小,ΔG oo→i值均减小,微乳液滴均增大。合成CaCO3纳米粒子后,微乳液液滴的水池半径与Na2CO3、CaCl2微乳液体系相比均有所增大。2.随Na2CO3、CaCl2浓度增加,C16mimBr(或Brij35)/正戊醇/正辛烷/水溶液W/O微乳液体系的X oa均减小,X ia、ΔGoo→i均增大,Rw均有所减小。但合成CaCO3纳米粒子后,微乳液液滴的水池半径增大。3.含水量ωo和Na2CO3、CaCl2浓度对两种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等都有影响,但ωo的影响较之盐浓度的影响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