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社会特征研究

来源 :叶莲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kongq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的历史,是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魏晋时期(220--317年)是一个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可事实上,魏晋时期虽然经历了分裂、动荡和破坏,但也是中国社会经历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华文化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显示出魏晋时期所独具的时代特点和历史特征。当时中央集权相对衰弱,地方势力(包括地方政权、军阀和强宗大族的势力)膨胀,出现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尽管曹魏是在公元220年建立的,但在曹魏正式建立之前的几年,曹操实际上是中国北方的统治者。曹魏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衰落。屯田制度是曹魏最具特色的经济方式之一。不过,农民的重税和兵役越来越重,故而流民不断增长。曹魏、西晋时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量人口未列入户口登记。曹魏、西晋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可是奴隶制度还有存续。两汉的编户齐民到魏晋时期已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家的普通民户,二是国家的依附民。有的社会阶层的身份不太明确。特权阶层主要包括三个不同类型,就是分封贵族、军功勋贵和门阀士族。在士族结构中,士族间也分出位高级士族与低级士族等层级,九品中正制度是保障门阀地主的政治利益的选举制度。魏晋王朝更迭,涉及曹氏为代表的寒门与司马氏为代表的高门士族的政治斗争,在此过程中,思想文化风尚随之出现诸多变化,玄学清谈风气兴起。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介绍一种防导线舞动的装置——扭转抑制型防舞器,着重对这种装置的防舞机理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设计计算方法作了探讨。
期刊
三叶斑潜蝇 Lirimyza trifolii(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双翅目:潜蝇科)是两种为害蔬菜等园艺作物的近缘斑潜蝇。这两种斑潜蝇不断向世界各地入侵扩散,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频繁的种间竞争和取代。昆虫短期暴露于温和低温后其耐寒性显著增强的现象被称为快速冷驯化(Rapid Cold Hardening,RCH),这种现象是昆虫应对温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随着对核酸的深入研究,具有稳定双螺旋结构的DNA不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物材料,已经被用于多种纳米组装体的构建。RNA通常为柔性单链,种类多且在生物体中承担着遗传信息传递及基因表达调节等重要作用。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基于纳米级核酸结构:DNA纳米线和RNA发夹结构的设计,并将
炔烃官能团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精细化学品和合成药物中,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炔丙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基础反应之一,是构建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一种有效策略。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直接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好、绿色合成理念的优点,在现代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不对称催化炔丙基化反应的方法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镍催化内炔丙基酯与氧亲核试剂和氮亲核试剂的不对称炔
书画装裱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保护书画、装饰书画的传统工艺。书画装裱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传播人类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上墙是书画装裱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序,它是将湿润的裱件贴在裱墙上完成干燥并达到稳定状态的操作,其看似简单却对书画装裱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装裱工艺中,上墙的经验总结虽然是被实践检验过的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认识,但却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上墙工序中人们对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组具有广泛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序列相似性和识别的受体,哺乳动物的干扰素分为Ⅰ、Ⅱ和Ⅲ型。其中,γ干扰素是Ⅱ型干扰素的唯一成员,主要由激活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在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和Ⅲ型干扰素具有多个亚型和相似的抗病毒活性,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在Ⅰ型干扰素中,研究最多的是α干扰素(IFN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近些年的迅猛发展,构建量子存储器间相互连接的大规模量子网络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一网络可以应用于量子信息中的诸多热门方向和领域,例如远距离光纤量子通讯,分布式量子计算等。构建它的基础是实现独立量子存储间的远程纠缠。但是目前,纠缠存储器相隔的最远物理距离仍处在公里量级。将存储器间纠缠的距离进一步扩展主要面临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光子作为传输媒介,其波长要与存储器和信道,即通讯光纤,进行匹配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花岗质岩浆作用对于理解陆壳的形成与稳定以及生命的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花岗岩整体显示丰富的地球化学多样性。虽然前人已经结合多学科资料评估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围岩混染等多个过程对花岗质岩浆成分的影响,但是关于花岗质岩浆的晶体-熔体分离机制、热液流体在花岗质岩浆演化和成矿稀有金属元素运移过程
南海作为特提斯与西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系统的共同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其成因及演化历史一直是地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现有的研究表明,南海的形成不是单一动力学机制可以解释的。现有的成因机制,例如碰撞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模型以及地幔柱模型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对于印度-欧亚碰撞缝合线,海南地幔柱初始活动时间和空间位置分布以及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弱化物质如何向东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