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封闭性和不平等性,以及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使得城市女性与农村女性的身体在视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更多地被贴上时尚、性感等商业化元素的标签,后者则表现为封闭、保守。 然而如今已有研究表明,新生代打工妹已经成为积极的“消费主体”:她们的外表已经脱离了乡土气息,更加注重打扮,除了根在农村,仍然是农民身份外,从表面上看不出她们和城市同龄人有什么区别。那么,打工妹这种将乡村的身体改变为城市的身体的心理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呢?身体消费与她们的自我认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正是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遵循“打工妹身体消费认知:自我认同的社会心理构建”——“打工妹身体消费实践”——“打工妹身体消费实践与自我认同的冲突”思路,从自我认同的理论视角来解释打工妹的身体消费行为,具体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在长沙市Z社区的打工妹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其身体消费的社会心理形成过程,着重探析其背后的社会分类、社会比较运作法则及最后形成的自我类别化认同。同时分析打工妹在认同影响下所进行的身体消费实践及相应策略以及她们在身体消费中面临的个体与结构性限制性因素等。本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来分析打工妹身体消费中的自我认同构建过程。 本研究在对打工妹的身体消费与自我认同分析中,笔者认为打工妹对身体外在表现的关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日常护肤、美容、美法、美甲、化妆、减肥、健身甚至整容等消费方式来维护和美化自我的形象资本,这正是她们借助身体消费来获得自我认同、群体认同感以及社会认同的表现。然而,这种通过消费实现的“自我转型”显然不仅仅取决于打工妹们的行动的实践,而更多的是受其消费欲望与支付能力的失衡、日常生活程式及交往圈子的局限性,面临婚姻的挑战等个体与结构性限制,这使得打工妹并不能靠身体消费来重建一个新的社会身份,从而导致其再次陷入自我认同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