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洛阳私家园林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洛阳的私家园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汉至唐这个时期,基本可以说洛阳的私家园林就是当时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这里产生了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所有类型,像脱胎于皇家园林的王侯私家林苑、达官显贵的郊野别墅园和城市宅园、文人隐士的别业和城市山林。并且在整个古代私家园林发展史上都有着特殊的及重要地位,如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庄园型别业园林——西晋石祟金谷园;标志着造山艺术发生重大转折,造园从自然山水转入城市,以人工山水为创作主题的北魏张伦园;与王维的辋川别业合称双璧的卢鸿一的嵩山别业是唐代高士隐逸园林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中隐思想”的白居易履道里宅园等等,皆出现在洛阳。 但由于汉唐洛阳园林并无实例遗存,目前对其的研究深度不及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尤其是在造园理论及造园特征方面,所以对汉唐洛阳私家园林进行研究,是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私家园林的迫切需要。 本文在分析文献、洛阳城池考古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的造园背景、造园思想、造园典型实例和美学特征以及造园艺技的分析比较,总结汉唐洛阳私家园林造园的经验和特点。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对研究题目从对象、地域、时间范围上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前人的研究状况做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汉唐洛阳研究的基础条件,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探讨了汉唐时期洛阳私园营造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园主背景方面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第三章分析汉至唐时期内产生的造园理念和美学思想:耀权竞富、山水诗画、老庄禅学到隐逸之风,对洛阳私园营造之盛的影响。 第四章选择汉唐时期洛阳私园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实例,来分析研究,并从环境特征、空间特征、性格特征、艺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总结。 第五章则是对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具体的造园手法及特征,包括筑山置石、理水、建筑、花草树木动物以及借景手法等进行了比较总结。 第六章阐述了汉唐洛阳私家园林的历史地位,与同时期其它地域私家园林以及对邻邦国家如日本园林的影响;还对洛阳地域内其它类型如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 第七章是在对汉唐洛阳私家园林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洛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现代园林的创作也应从传统造园手法中汲取经验,根据现代城市的社会功能需求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用现代园林的审美意识去进行再创造,用新的园林景象表达历史文化名城的园林文化。
其他文献
建国以来,城乡的二元结构深刻影响我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物质文化空间衰落、优质精神文化丧失,现代社会文明尚不完善是当前我国广大乡村的现状所在。作为影响乡村
辽代建筑遗存无论在规模、等级、数量和保存质量上均构成中古时期古代建筑遗存中最重要的部分。辽代建筑上承唐代、五代建筑,与宋代建筑关系紧密,而下启金代、元代建筑;从辽代建
  高技术建筑(High-TechArchitecture)是指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同时在美学上也极力表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通过对结构、材料和设备来表现建筑技术
传统生土建筑作为我国建筑发展史上最为古老、持久、原生态的一种主要的建筑形式,充分的展现着各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风情。近代以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主义
本文主要通过在炎帝神农架文化交流中心设计的基础上,探讨探讨了在方案设计初期,如何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文化类建筑的采光口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目标为创造舒适的自然光环境,其中包
该文分为三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别综述了国外及国内大学校园规划演变的过历程,揭示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近期的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例,进一步论述了高
教育体制改革引发了高校教育多方面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带来很多全新的教育方式,新的使用方式与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思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依托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多,合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老城区更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此时的老城区更新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推动的,这一
本文以现代城市步行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在现代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城市步行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目的,旨在提供给设计者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文章运用综合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城市建筑色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愈加明显。我国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编制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城市规划领域中其它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