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铁轨道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快速、准时、舒适的特点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外交合作的靓丽名片。为保证高速铁路高效、安全运营,必须对钢轨健康状况进行快速、实时、自动检测。针对传统人工目测、无损检测等技术效率低、精度差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通过机器视觉检测方式,设计了一套高铁轨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以机器代替人眼,实现了轨道表面缺陷的在线实时智能检测。论文首先介绍了高铁轨道表面缺陷检测的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阐述了钢轨表面缺陷类型及产生原因,针对目前常用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应用于钢轨表面缺陷检测;其次,分析了钢轨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相关需求,基于此,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光源、照明方案、工业相机和镜头的类型,依据系统相关性能指标选定硬件参数类型,搭建了一套结构简易、光源可调节、操作方便的高铁轨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硬件装置;接着,针对轨道表面缺陷检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Blob分析的轨道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其中,为了突出钢轨表面的缺陷特征以及减少后续缺陷检测的时间,研究了一种自适应增益对比度增强算法和一种自适应垂直投影法,准确地提取出轨道表面ROI区域。通过对比OTSU、最大熵、迭代三种阈值分割算法,选定迭代阈值分割法精准、快速地分割出钢轨表面缺陷,并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获取真实缺陷区域,同时研究了种子填充算法对缺陷进行了分析与标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快速、精确地检测出钢轨表面主要缺陷;然后,对疤痕与波纹擦伤缺陷信息进行了特征提取与分析,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VM的高铁轨道表面缺陷识别算法。选取最有效的特征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特征向量,同时以RBF为内核、网络搜索法对参数寻优,进行SVM分类模型的训练,基于该分类模型进行钢轨表面缺陷的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该SVM分类模型可有效、准确地识别出疤痕与波纹擦伤这两种表面缺陷。最后,设计并开发了高铁轨道表面视觉缺陷检测识别软件,有效地实现了对硬件部分的控制以及对钢轨表面缺陷的实时监测与识别。
其他文献
对各类物质的成分、状态及品质检测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工业制造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微波介电传感测量技术具有快速可靠、适用范围广、无需标记样品等诸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因此长期处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下,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北京WD公司以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目标,近年来开始尝试性地开展投贷联动实践。然而投贷联动业务的风险管控难度、监管限制程度、潜在风险点等与传统业务区别较大,传统人为识别的风控模式不再适用。与此同时,公司在2016年起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风险管控标准化流程,通过APP量化评分的方式实现项目初步筛选,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提升了效
"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是经实践证明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又开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领域。文章选取《大学英语精读》的一个单
本文立足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沙氏大气激光雷达技术,重点开展了大气回波信号的多项数字信号处理工作。沙氏大气激光雷达系统是基于沙姆定律成像的原理,使用图像传感器接收连续激光的后向散射信号,并利用像素序列获取不同距离上的大气回波信号。相比于传统脉冲激光雷达,由于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差异,节省了大量经济成本,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本论文目的在于解决沙氏激光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噪声问题,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为下
碳纳米管(CNTs)具有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之一。CNTs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能获得强度的显著提升,但往往伴随着塑性和导电率的降低,不能充分发挥
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忒斯>三部曲向来被国内外学者们看作是表现了父权制与母权制之争,最后以父权制的胜利而结束的悲剧.这种判定多含主观臆断、牵强附会的成分.而事实上,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