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钙蛋白酶通过间质转分化对心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心脏纤维化(Cardiac Fibrosis,CF)是心脏组织中的瘢痕形成过程,其特征是I、III型胶原沉积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并分化为具有分泌胶原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最终增加心室僵硬度并启动舒张功能异常。而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可诱发心脏纤维化、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舒张功能不全,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因此预防和逆转心脏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冠脉微血管病变本质是指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疾病,特别是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心脏功能和心脏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内皮细胞是成人心脏组织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且与相邻的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直接接触。另外,在临床病例中,冠脉微血管病变越来越多独立于冠状动脉大血管疾病涌现出来,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因此,明确心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和干预靶点,可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带来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钙蛋白酶-1(Calpain-1)及钙蛋白酶-2(Calpain-2)均为异质二聚体,分别包含Capn1及Capn2编码的特定亚基(80kDa)及调节钙蛋白酶活性Capn4(28kDa)控制的共同亚基。因此敲除Capn4会抑制钙蛋白酶的同工型;同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特异性内源性钙蛋白酶抑制素(Calpastatin)调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参与组织纤维化病变,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在纤维化起始大量增生。肌成纤维细胞已被确定为负责纤维化进展的细胞,包括多个来源:组织内静止的成纤维细胞、循环系统中CD34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细胞类型转化并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其中,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内皮间质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过程,最终变为成纤维细胞和(或)肌成纤维细胞。探索内皮间质转分化机制对心脏纤维化病理进程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内皮细胞通过间质转分化过程,变为成纤维细胞及(或)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其病理性累积可造成心脏纤维化,从而致心脏微循环受阻、最终破坏正常心脏结构、造成心脏重构。到目前为止,非心肌细胞在心脏组织中发生的心脏重构及纤维化的作用尚不清楚;同时,考虑到心脏组织中内皮细胞数量最多,因此我们拟针对内皮细胞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钙蛋白酶是否通过内皮-间质转分化参与心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表型转换以及心脏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增殖,最终促进心脏纤维化。目的探索内皮细胞特异性钙蛋白酶抑制,可以通过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Akt信号通路抑制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及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心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利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10ng/ml)和钙蛋白酶抑制剂III(20μM)或Akt抑制剂(LY294002,20μM)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Mouse Cardi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CECs)。应用TGF-β-1及HSP90抑制剂(17AAG,20μM)诱导新生胎鼠分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析在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中是否发生细胞增殖。建立针对小鼠内皮细胞的Capn4基因敲除(Capn4-Knockout,Capn4-KO)鼠模型。并在Capn4-KO小鼠及其野生型同窝仔畜中诱发了模仿心脏肥大和纤维化的病理模型。组织学分析用于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脏组织中所含的胶原蛋白含量。进行免疫荧光分析,以证明内皮细胞通过间质转分化过程,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和(或)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并沉积于细胞间隙、最终导致心脏纤维化。结果内皮细胞特异性缺失Capn4消除了钙蛋白酶-1及2的活性,降低了心脏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缩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离体分析Evans Blue染色法显示相比于盐水对照组而言,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组中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表明加剧细胞死亡;而Capn4基因敲除组则可以减轻该过程。同时,体外培养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钙蛋白酶抑制可逆转由TGF-β1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钙蛋白酶内源性抑制素过表达则同样逆转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表现为内皮细胞发生转变:在TGF-β1诱导下,具有更多的间质标记物,例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而内皮细胞标记物减少,例如血管内皮粘着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钙蛋白酶抑制后则反之。TGF-β1诱导激活钙蛋白酶后上调磷酸化的Akt、从而促进内皮-间质转分化进程;而钙蛋白酶抑制通过HSP90/Akt信号传导途径在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中启动保护机制。结论这些研究证明了钙蛋白酶内皮细胞中通过HSP90/Akt信号通路参与其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分化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最终改善心脏纤维化。体内实验验证了内皮细胞特异性Capn4基因敲除通过逆转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从而减轻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死亡及胶原沉积。结果表明,抑制内皮细胞特异性钙蛋白酶是延缓心脏纤维化的新型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肌肉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炎症性、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患者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预计OA在2020年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针对OA的研究,但因其病理机制复杂,目前治疗OA的临床策略任然非常有限。除了物理治疗,定期锻炼和减肥,药物干预也仅限于缓解症状。在终末
目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是最为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FSG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明确,足突细胞损伤在FSG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盐酸阿霉素可以诱导小鼠发生FSGS,可以作为研究该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microRNAs是一类小非编码RNA,参与肾脏发育和肾脏疾病的形成。我们之前研究结果显示上调人足细胞microRNA(miR)-150表达可以增加促纤维化蛋白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十分常见脊柱外科疾病。脊髓损伤分为两个阶段: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在原发性损伤结束后的数小时至数月内持续破坏的继发性损伤是进一步导致神经系统创伤后功能减退的重要元凶。在继发性损伤过程中,持续的活性氧/氮类物质产生及其导致的线粒体功能紊乱、DNA的损伤,这些事件被认为是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事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异质性炎症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缺失,持续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不同器官沉积,导致多脏器受累,包括神经系统、肾脏和肺受累。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yatr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狼疮性
目的: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老综合征(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由早老素(progerin)积累引起的,progerin是法尼基化的核纤层蛋白A前体(prelamin A)的一种截短形式,常出现在生理性衰老中。HGPS患者出生时表型正常,但是在一岁时就表现出脱发、生长阻滞、骨骼畸形、骨质疏松和硬皮病。由于HGPS患者心血管系统严重受累,患儿通
目的: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确定NASH模型构建成功,检测肝脏和脂肪组织中miR-9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实验探讨miR-9对脂质生成的影响,并探索其调节脂质生成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建立小鼠NASH模型,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饮食组(control diet,CD)和高脂高糖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可以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也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增加了卒中甚至死亡的风险。为了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卒中及死亡风险,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研究与探索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机制。然而,药物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外科迷宫手术均未取得理想效果,这是源于对房颤发生机制的不明确。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在房颤患者中,代谢相关蛋白分子表
目的外伤、感染、肿瘤等疾病导致的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有效的修复仍是整形外科目前的难题之一。目前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骨移植术、自体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组织工程技术、最初产生于牙周治疗的膜引导性组织再生技术、能够提高生长因子效率的基因工程技术等,临床上以骨移植术为主。与其他组织移植相似,临床上根据移植物的来源将骨移植主要分为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人工骨移植以及组织工程骨移植
目的: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因心包顺应性降低从而限制了心脏充盈,是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形式。CP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结核感染、心脏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大多数病例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定义为特发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纤维化是CP最显著的病理特征,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仍有待完全阐明。心包纤维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就是心包间质细胞(Pericardial
目的:目前,心血管相关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仍是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是CVD基础病理生理学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迁移以及合成分泌在血管重构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导致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再狭窄等多种疾病[1,2]。作为血管壁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