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业的产业特征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系统历来是国家最尖端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国防科技创新作为直接服务于武器研发和制造的创新活动,对捍卫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防科技创新具备对抗性、前沿性、先导性等显著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愈加激烈与新兴技术的日益兴起,中国针对先进武器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竞赛也在加速进行,而现代战争特征和威慑力的改变也对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速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产业层面切入国防科技创新研究,基于从“微观”到“中观”的研究思路,由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展开,递进到产业之间的关联协作,并最终扩展到产业在区域中的空间状态表现,凝练出国防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关联协作”和“产业空间布局”三项关键问题,通过深入探究,可以明确国防工业的核心结构特征、重要影响要素和军民融合协作路径,有利于优化国防工业的资源配置,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构建国防科技创新驱动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背景和产权约束条件,阐述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渠道机制。第二,基于军工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之间的“马歇尔冲突”问题,使用军工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国防工业的规模和竞争结构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提出优化国防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策略和安排。第三,分析国防工业产业关联对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知识外部性的作用原理,分析不同渠道下技术溢出的影响效应,同时结合国防工业的保密性要求,明确国防工业技术溢出过程中受到的特殊约束。第四,分析国防工业地理布局的演化过程和趋势,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国防工业布局的分布重心、分布范围、集聚水平及其演化过程,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进一步探索国防科技创新所具有的空间依赖性,明确国防科技创新要素溢出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建立了基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三个维度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框架。在产业结构方面,梳理企业规模、市场势力两大市场结构因素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及其两者存在的矛盾冲突。基于中国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防工业的约束情况,针对中国两个层次的国防工业企业分别提出产业组织优化路径。在产业关联方面,梳理产业关联协作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方式和创新路径,结合军民融合政策效应,明确其对产业关联造成的影响,并基于国防行业的特殊行业特性,厘清国防工业保密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机理。在产业布局方面,明确中国国防工业空间布局的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明确国防空间集聚状态的形成机制,提出知识溢出效应、劳动力共享效应和产业联合效应下的空间集聚影响国防科技创新的路径机制。第二,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国防工业的市场结构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国防科技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势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防科技创新存在积极作用,但当市场势力到达一定临界值后,会对企业创新产生阻碍。企业规模异质性检验总体表现为私有企业规模带来的正向影响大于国有企业,相较于私有产权属性的企业,国有产权属性企业的市场势力的非线性影响作用更显著。各个经济区和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与国防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皆存在差异性。第三,实证检验军工企业前向、后向、水平技术溢出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后发现:前向溢出对国防科技创新的作用显著为负,后向溢出显著为正,水平溢出不显著。随着保密性程度的增加,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对军工企业创新的作用被抑制,且保密性对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的调节作用大小存在差异。对保密性调节作用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国有企业相较非国有企业保密性对后向溢出的抑制作用较强,大规模企业相较于小企业对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更严重。滚动窗口时间分析显示,随着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军民融合战略的推进,军工企业保密性通过前向溢出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减弱,而通过后向溢出产生的抑制作用则有所增强。第四,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国防科技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状态,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各类要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防科技创新分布重心在经历向西南方向大幅度移动后逐步向东部调整,分布进一步收缩,空间集聚性增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江苏为极点,以陕西、四川、湖北、河南、山西为核心片区的“两点一面”空间格局。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民用创新活动对国防科技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对国防科技创新发挥提振作用,周边地区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基于地理溢出和资本溢出对本地区国防科技创新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军民协同水平在区域维度内并未对国防科技创新溢出产生影响。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丰富了国防工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于从“微观”到“中观”的思路,分别从国防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关联协作和产业空间布局入手,构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相交叉的研究范式,针对国防产业的产品和市场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探究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安排。第二,结合了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特质条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面临的环境背景和约束条件,分析其产权属性、军民融合程度等因素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影响,比对中国与西方军事发达国家在国防工业结构方面的差异。第三,细化了国防工业领域的实证分析思路。国防工业的考虑国防工业的特殊性行业特征和要求,对如保密性要求和军民融合条件等进行量化分析,以设计更符合国防工业现实且更加科学的发展策略。第四,拓展了现有的国防工业实证研究外延。基于国防工业的微观数据和区域维度数据,综合利用面板回归、空间计量、空间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展开多类实证研究,丰富了国防工业研究量化分析的事实依据。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在2013年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新型城镇化中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密集的资金支持,仅靠政府筹集资金进行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因此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绿色社区
脑卒中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目前该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寿命损伤原因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速,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对患者进行筛查和及时诊断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临床上装备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多为超导磁
随着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各级直流输电线路已遍布全国各地,在高寒、冻雨和覆冰地区,输电线路绝缘子会遭受冰雪的侵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覆冰闪络对直流输电线路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研究人员已系统研究了覆冰绝缘子短串闪络特性、闪络机理和闪络电压预测模型。然而,冰面短电弧与长电弧电弧特性有显著区别,所得短串结论不能直接应用到覆冰绝缘子长串上。因此,研究直流冰面长电弧特性,建立适用于覆冰绝缘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庭财富得到了充分积累。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无论投资者风险偏好如何,其都应该参与风险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组合。然而实际上,我国家庭目前存在着广泛的风险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现象,住房资产占据了大量家庭财富,多数居民仅持有以银行存款为代表的无风险金融资产,家庭资产结构极为单一。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者们尝试从参与能力、主观态度和背景风险等
“倾斜保护原则”是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劳动法的核心原则。回顾劳动法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关系,即:雇主是“强势主体”,而劳动者是“弱势主体”,强弱的对比说明双方没有对等的谈判地位,外在的形式平等难以掩盖劳动者所面临的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必须对这种现状进行克服和调整,而这种克服和调整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被凝练成了劳动
齿轮箱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高铁、风电、数控机床等关键工业领域,由于加工/装配误差或在循环重载、润滑失效等恶劣工况下会发生失效继而引发停机事故。通过振动监测等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获取设备或部件的状态信息,但由于监测信号通常具有强噪声、高耦合的特点且异常状态征兆微弱、不易发觉,难以准确评估设备状态。因此,研究设备状态评估方法对于提高核心装备的可靠性、消除或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齿轮箱的状态
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是党的反腐败事业中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打虎拍蝇”一刻也未停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了要构建预防腐败的防范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要求,“三不”一体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重点提到加强对资源富有部门、权力集中领域、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作为社会个体应享有平等、自由以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从当时各国开展的各种“人权运动”中可见一斑。在私法领域,作为民事基本权利的人格权一直是各国立法者的关注焦点。人格权不仅是民事主体获得人格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的保障,也是民事主体享有和实现财产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受人格权法定主义影响,各国对人格权的范围给予了宽窄不一的划定。这就导致各国对同一种人格利益形成了完
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现阶段,中国政府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将营商环境纳入影响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能够从更全面视角阐释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研究拓展营商环境、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文献;充实和完善营商环境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体系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富集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填埋渗滤液作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和环境污染源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填埋渗滤液也是金属纳米颗粒、纳米塑料和微塑料(纳米/微塑料)的重要的“汇”。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已被发现与抗生素抗性风险紧密相关。然而,在填埋体系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微塑料与ARGs共存对ARGs的影响尚未可知。因此,本论文通过采集填埋场实际渗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