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子膜抗原PH-20 DNA疫苗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表达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免疫避孕与免疫不孕是生殖研究领域的两大重要课题,寻找合适的精子膜抗原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精子膜抗原与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发育有密切关系,其中部分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免疫性不孕。 PH-20(posterior head 20)作为传统的精子膜抗原,是由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膜结合型透明质酸酶,最适PH值呈中性,它分布于精子表面浆膜和顶体内膜,是一种透明质酸酶诱导信号转导的受体和识别透明带的受体。最初的研究发现,用豚鼠PH-20免疫雌雄两种豚鼠,获得了100%的避孕效果。接受免疫的25只雌性豚鼠全部产生了高滴度抗体,专门识别精液中的PH-20和阻止精子与卵透明带结合。但这些豚鼠在免疫后的6-15个月又逐渐恢复了生育能力。由此可知,豚鼠PH-20免疫豚鼠可得到明显、持久但又可逆的抗生育效应。PH-20在精子表面的分布及其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使其作为免疫避孕候选疫苗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DNA疫苗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是指将编码特定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所以又被称为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DNA疫苗具有免疫持续时间长、制备、携带方便、廉价等优点,它在免疫避孕方面的应用促进了避孕疫苗的发展。本实验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人PH-20(hPH-20)基因片段,与真核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miR-424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  1、miR-424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1)分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最常见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尽管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仍有5%-40%,而幸存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高
龙单8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自育自交系HRP3814为母本、HRKR32为父本组配的普通玉米杂交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7015
目的:结肠腺癌是目前发病率上升较快、年轻化趋势明显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要经历从正常粘膜上皮到腺瘤、腺瘤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结肠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