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及公路客运站建筑能耗调研与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及公路客运站建筑是我国交通枢纽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此类建筑能耗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获取了客运站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影响因素排序,通过能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港口及公路客运站建筑的节能潜力,对于推动交通枢纽类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实地调研了8座港口客运站及11座公路客运站,获取了客运站建筑概况、用能设备、供暖空调系统、运营情况及能耗账单的基本信息,分析计算得到港口客运站单位面积年综合能耗在42.70~100.71k Wh/(m2·a)之间,寒冷地区平均值为66.58k Wh/(m2·a),夏热冬暖地区平均值为93.86k Wh/(m2·a);公路客运站建筑单位面积年综合能耗在31.37~88.89k Wh/(m2·a)之间,夏热冬暖地区平均值为67.44k Wh/(m2·a),温和地区平均值为39.51k Wh/(m2·a)。通过测试港口客运站夏季候船厅热环境及进行旅客热舒适性问卷调查,计算得到寒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港口客运站候船厅的旅客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6.7℃和27.5℃,对应于80%旅客满意率的热环境温度范围25.6~27.9℃和26.8~28.8℃。其次,利用SPSS软件对港口客运站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供暖空调能耗和单位面积空调能耗及公路客运站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和单位面积空调能耗进行了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并确定各影响因素排序。最后,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建立了寒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港口客运站建筑模型,参考相关标准,利用e QUEST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模型进行全年负荷计算和能耗模拟,并与实际能耗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对于港口客运站建筑能耗的影响作用并进行排序,以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得到寒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港口客运站建筑总能耗回归方程。并研究了夏季室内设计温度、寒冷地区热源形式、使用昼光照明的节能潜力。
其他文献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雨洪”危机,既有校园作为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低、绿化率低、可置换面积有限、地下管网复杂的特点,更使其成为雨洪问题的“重灾区”。暴雨条件下,雨水无法正常下渗、也无法通过管网及时排走,硬质地面形成大量地表径流造成积水与内涝,给师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研究旨在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校园,针对既有校园搭建雨洪管理体系构建理论研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垃圾剧增,如何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着人们的广泛讨论。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建筑垃圾条件下,利用植物营造景观,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所产生的污染,还为植物固碳提供了更多的场所。本文以天津市南翠屏公园为研究区域,其为建筑垃圾覆土建成的公园。首先,通过对公园现状的全面调查确定调研样地
随着国家社会对于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的不断重视,我国各省市均已全面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一万个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但是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却不足百分之十。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情况常常影响着绿色建筑整体性能表现,而目前的问题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要求不太可能做到非常细致和全面,对于技术是否真正的适宜于特定的项目还缺乏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向着高性能发展。尤其是绿色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密集化,建筑空调系统的控制与能耗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设计预期的水泵输送能耗约占空调总能耗的20%,而实际运行数据显示,水泵输送能耗却占空调总能耗的25~30%,是目前节能的重点之一。对既有建筑的空调水系统而言,水泵变频运行是目前主要的节能运行方式,但是在节能显著的末端压差控制过程中,随着不同末端对流量需求的变化,系统中的最不利用户可能发生“漂移”现象,此时若仍采用该种控制方式可能会
随着用地饱和,城市绿地的复合空间设计备受关注。老年人与儿童对城市绿地的高使用率和老看护幼的社会现象为老幼人群绿地活动空间的复合创造了契机。目前有关老幼户外活动空间复合的研究已受到风景园林领域的关注,但大多侧重单方面的适老化空间或儿童友好空间设计,对空间复合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与中观尺度的概念提出与原则建议层面。社区及周边绿地由于其就近服务居民的特殊属性,老幼活动频繁,在微观层面对此类绿地进行老幼活动
暖通空调系统的平稳运行对维持建筑热湿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故障,尤其是发生于冷水机组中的故障,不仅会导致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控制能力下降、徒增能耗,还会缩短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高昂的损失。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已有众多致力于冷水机组的故障诊断的研究模型,但它们往往存在着建模参数选取主观、使用范围较窄以及无法提前预测故障等不足。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能源需求猛增以及社会与公共资源短缺等问题,“三低”(即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和“三高”(即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密集,水网众多,城市滨河绿地在提高城市自然碳汇、减少城市总体能耗、高效利用城市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今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滨河绿地原有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活与生态需求,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工业化发展不断深入,区域供冷的规模、范围、形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现阶段能够反映供冷系统实时特性的仿真模型缺乏交互性和重用性,并且对于供冷系统的动态特性利用还停留在只考虑管网延迟和衰减的阶段,对于管网的储能特性利用较少。本文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区域供冷系统的管件及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区域管网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管网储能特性的运行策略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由于机械加工厂中许多工艺过程需要使用金属切削液对工件进行润滑、冷却以及碎屑冲洗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将有大量油雾通过金属切削液的离心、蒸发、冷凝等形式产生,小粒径的油雾将悬浮在机械加工厂的室内空气中。工人长期在油雾中暴露将引起许多严重且不可逆的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全面通风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净化手段,常常在建筑中用于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然而,与民用建筑不同,工业建筑通常跨度大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国际间合作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开始承接海外工程项目,在通信设施领域,单管塔由于造型美观、安装方便等原因被广泛使用。风荷载是控制单管塔设计的主要荷载,但各国风荷载规范差异较大,如何安全有效的对单管塔风荷载进行取值,是目前国内设计人员参与到海外项目设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中美欧风荷载规范中主要参数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主要包括:基本风速、风压高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