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对社会减碳贡献率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能源,而建筑与工业、交通部门的能耗位列全部领域前三位。据统计中国有400多亿m2的建筑,它们的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能源消耗最直接的后果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的生存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全球温度提高、海平面上升。为了保证当代和后代人类有足够的生活资源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世界开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建筑”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优越性,而节地、节水、节材能间接实现节能,与一般建筑相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探讨绿色建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整个社会的减排到底有多少贡献,本论文以苏州市为例,对“十二五”期末的绿色建筑减碳贡献率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2009-2012年苏州市的绿色建筑进行了研究,包括绿色建筑的面积、数量、发展形势、星级比例等。2012年底,苏州共有79个绿色建筑项目获得认证,面积达到624.55万m2,在全国和江苏省都名列前茅。  苏州市绿色建筑减碳的贡献率为苏州市绿色建筑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整个苏州市各领域、行业总减排量的比例,因此需分别求出两者的减排量。对苏州市的总减排量来说,根据苏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目标(GDP年均增长12%左右,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下降19%左右)进行计算。由于苏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不久,形势未稳定,因此对“十二五”期末绿色建筑减碳量的研究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论文设置了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两种情景,选择了面积、星级比例和节能潜力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经过分析和组合一共形成3大情景模型9种情景模式,然后分别进行计算,进而求得2015年苏州市绿色建筑能够减少CO2排放68.91-124.94万吨,起到2.59%-4.69%的贡献。  在论文的最后,选取了一个绿色建筑的实例,利用GaBi软件进行了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模拟计算,用来验证计算贡献率过程中只有运营阶段的合理性。模拟结果显示,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达到70%左右,其次是建造阶段大概30%左右,其他阶段的比例很小,可忽略,而建造阶段相比基准建筑来说节能量很少。因此在计算贡献率的过程中研究了运营阶段的碳减排量是合理的。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发展绿色建筑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同时为苏州市政府制定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高强玻纤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纤维材料,一方面与普通玻璃纤维相比其强度明显增加,同时与性能相当的有机纤维相比制造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单。高强玻纤的突出优点是拉伸强度高,缺点是在制备过程中玻璃纤维成型温度较高。需使用特殊的耐火材料及铂、铑等贵金属材料作为内衬的窑炉进行熔制。因此如何有效制备玻璃纤维在玻璃配方和拉丝工艺方面还有一定技术难点。所以对高性能玻璃纤维组分的研究仍是高强玻璃纤维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多,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量也大量增加,并且水质比较复杂,金属含量高,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针对上述现状,采用了混凝,TiO2光催化,以及两者联合
铂族工程材料(金属 Pt、Pt合金等)无论在常温还是在高温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惰性,常被加工成搅拌器、漏板、坩埚等,用于玻璃、陶瓷、化工等领域。在玻璃纤维、平板显示玻
岩溶区土壤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现出来,减缓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研究控制或减缓这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的方法,结合斯洛文尼亚在岩溶区
学位
降水变化是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的管理措施,如秸秆覆盖、施肥以及作物的种植等也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解不同管理措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