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疆档案选辑》俗字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边疆档案选辑》是我国清王朝时期到民国时期东北边疆地区的政府机关和地方官员在政治活动与交往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书档案。这套选辑共计151册、14897号,其内容主要涉及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这些官方文书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作爲手写本文献,《东北边疆档案选辑》是按照它最原始的面貌影印出版的,即便是官方文书,由於手写的缘故,里面也存有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字中有不少在以前文献中出现或者现有字书中有所收録,但仍有一些是前人未曾注意或以往文献中未曾出现的,而这些未经释读的俗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文献的閲读和理解。因此,对《东北边疆档案选辑》的俗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解决人们的閲读障碍,还可以对文献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更爲重要的是,这项工作可以弥补现有大型字典在收字上的缺憾,弄清当时的用字状况,进而揭示文字的演变规律。  传统观点认爲,清代的文字使用情况和近代比较类似,研究价值不大,因此这一时期的俗字研究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只有杨小平教授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对清代的俗字进行过较爲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在这之前清代文字研究基本上处於空白状态。本论文是在“中华字库”工程的平台上,对清代《东北边疆档案选辑》的俗字进行首次整理与研究。文章主要分爲上下两编,上编爲通论篇,下编爲俗字字形表。具体如下:  上编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东北边疆档案选辑》及其俗字研究概况。  第二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三章:根据文献中俗字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前人的分类标准,对《东北边疆档案选辑》的俗字进行整理。  第四章:主要利用《东北边疆档案选辑》提供的文献资料,对其中的部分俗字进行考释,包括疑难字的考释、常见字的考释等,共计八则。  下编爲《东北边疆档案选辑》俗字字形表。  该表列出正字、读音、俗字及该俗字的所在例句,并一一列出其出处,爲读者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简便的俗字表,从而更快、更好地了解《东北边疆档案选辑》裏的俗字字形。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
其他文献
王蒙在当代文坛具有双重身份:作家和批评家.他在辛勤创作小说散文诗歌的同时,也从多年的创作实践出发,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文学批评.这类文章可以称之为“作家批评”.王蒙的这些
该文所讲的"现代散文",是指"五四"以来的20世纪中国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显示了写作主体生存状态与现代散文创作的密切关系,为了论述这个问题,该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
洛夫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现代诗人。几十年来,海内外对洛夫诗歌的研究从未停顿。艺术风格的变迁、主题内涵的阐析、单篇作品的解读,是洛夫研究的几个主要向度。2001年洛夫长诗《漂
该报告是这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对明清六部长篇家庭题材小说中的家庭主题进行研究,由导论、正论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家庭与家族的定义、传统家族制度的
该文试图从王安忆的多变中探寻出不变,即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在上个世纪末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中,无论是“失落”说还是非“失落”说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妄自尊大.王安忆没有
介绍一种基于ATM网络,用于VOD点播业务的机顶企网络接口单元的设计,对机项金的协议栈结构,TS流,IP的AAL5封装和NIU软硬件设计的考虑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网络流量特性的分析,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