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冰面积与中国冬季气温联系特征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北极海冰面积(ArcticConcentration)、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中国12-2月月平均资料以及SVD和Morlet小波分析技术,诊断研究了海冰、海温与我国冬季及各冬月气温之间的联系特征。 研究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我国冬季以及各冬月气温的年际变化有重要的作用,且以海冰面积超前气温3年左右、2年左右以及1-2月时最为显著。在这3个后延时间尺度上北极海冰面积与我国冬季及各冬月气温SVD第一模态的海冰系数与气温的相关场结构十分稳定。在相关场中,除西藏及其邻近地区外,其它地区均呈同步变化,同为正相关或负相关,且强相关区亦稳定出现在东北南部及其以南的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和新疆一带。这种结构的相关场在二者同期时仍然是存在的,但其相关水平一般低于海冰超前气温时的相关场。研究还表明根据第一模态海冰系数中10个最大的正系数和10个最小的负系数分别作出的海冰面积距平合成图对比十分明显。它们可看作是结构相反的两个海冰异常场,而与其相对应的气温标准化距平场的对比则更加明显。这不仅可进一步说明前期海冰面积变化与后期气温间的联系,同时还对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1977-1978年可能是中国各冬月气温近50年来年际变化中的突变年份。这一结果是根据第一模态的海冰系数中10个最大正系数和10个最小负系数所对应的气温年份的分布得出的(对应的海冰年份只需向前推计算中所取的后延时间)。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这种突变来自于海冰面积的异常变化,它可对近50年来我国各冬月气温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作出一定的解释。 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对我国冬季及各冬月气温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不仅其相关水平不能与海冰相比较,且相关仅孤立地出现在某一后延时间上,不像海冰那样随着后延时间的变化是比较连续地变化的。 由此看来,在研究中国冬季以及各冬月气温年际变化的机理以及预测时,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北极。本文的结果有待于数值摸拟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由于在社会结构关系调整和重组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量增多,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注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达
该文在总结各种季风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从动力学上找出降水和季风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方程推导出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从大气环流中提取季节变化明显的项作为季风因子,构造季风
高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与我党我国建设事业的成败密切相关。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能不能坚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隆重纪念他,不仅是缅怀他为京剧艺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且是为了继承和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宝贵经验和理论遗产,使京剧和整个戏曲艺术得到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全国闪电定位、FY-2E卫星云图、T213物理量场、上海青浦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科学正确地反映了党内各种关系以及党内生活和领导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而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领导过程的核心,决策能力是检
该文对江西98.6连续暴雨的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成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副高、急流等大尺度系统稳定,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等中小尺度系统活跃导致暴雨的持久性.暴雨
我国出口企业应当意识到,通过电子商务方式确立贸易合同关系,在便捷、高效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小视的条款陷阱。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国际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