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部分致弱毒株体外和体内的进化分析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研制成功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DLV是将一株来源于马体的EIAV强毒LV (辽毒株)经过驴体连续传代100余代使其病毒毒力增强后获得了驴强毒株DV(对马和驴致死率为90%),然后将该驴强毒株通过驴白细胞体外连续培养驯化120余代,使该毒株病毒毒力丧失的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最终培育成功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将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进一步通过驴胎皮肤细胞继代,又获得比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更好的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FDDV。为探讨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FDDV在免疫成熟马体内的进化规律,本研究采用nest PCR方法对FDDV免疫成熟马(FDDV免疫24个月后)体内的低拷贝的FDDV前病毒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段(5段)扩增和序列分析,旨在找出FDDV长期在免疫马体内的进化规律并推导出其在体内的优势序列,通过与体外FDDV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FDDV体内体外演化过程中保守及变化区域。最终每段得到5个阳性克隆的序列。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免疫马体内LTR与FDDV3-8 LTR的同源率平均为98.8%,env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平均为96.1%。免疫马体内外FDDV的囊膜蛋白gp90变异较大,与体外gp90相比免疫马体内gp90的N-糖基化位点有增加现象。为阐明EIAV疫苗的致弱机制和免疫保护机理,本研究采用LA-PCR技术对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减毒过程中第92代次毒株(DLV92)前病毒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旨找出潜在的与毒力变化和免疫保护相关的稳定变异位点和相关特性。本实验成功的得到了8株接近DLV92全长的8Kb的前病毒基因组核酸序列。通过比较分析得出:DLV92与DLV878(疫苗株DLV ,GenBank中登陆号为AF327878)同源率平均为98.1%,与LV877 (EIAV强毒辽宁株LV,GenBank中登陆号为AF327877)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率平均为97.7%。DLV92囊膜蛋白gp90上存在17个N-糖基化位点,与疫苗株DLV878一致,比亲本强毒LV877的囊膜蛋白gp90少4个糖基化位点,比DLV61少2个糖基化位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EIAV致弱过程中毒力的变化和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在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大多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肿瘤组织局部的免疫状态可显著影响其临床进展。目前关于肿瘤免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抑制或逃逸
采用调查研究、资料分析、理论推导、专家咨询、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系统研究了流域泥沙配置理论和方法、总结了黄河流域泥沙配置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了黄河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