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3年冬季华中电网电线覆冰在线观测系统对湖北省500kV高压输电线路积冰状况进行实时观测获取的资料,结合MICAPS常规气象资料、探空数据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湖北形成积冰的天气形势、气象条件以及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积冰的大气层结特征进行研究。使用WRF模式对两次降水型积冰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模式的输出量对等效积冰厚度值进行了估算。对湖北电线积冰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分别占43.8%、31.2%、25%;电线积冰发生时的气象条件特征是:露点温度差较小,积冰区域的3小时变压大多为正值,小于2.5m·s-1的北风最有利于积冰的形成。生消时间特征是:主要在夜间形成,于正午消融;电线积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2、11、12四个月份,月平均积冰时数分别为65、42、11、9。在对积冰过程中大气层结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逆温层中逆温强度越大,积冰过程维持的时间越长;逆温层出现的概率越大,则积冰厚度的值越大。在降水积冰过程中,因冷暖空气交汇使得900hPa-700hPa之间形成逆温层,并且存在较为深厚的暖层,这是冻雨能够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积冰的维持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运用WRF模式对两次典型的降水型积冰过程进行模拟:气象条件模拟值与观测值变化趋势一致;模式抓住了“冷-暖-冷”型大气层结结构的特征,对逆温层的模拟结果与探空资料相符,雨水、冰雪的模拟结果与地面气象站点的观测一致,能较好反映出大气层结以及云中微物理量场对积冰厚度值的影响;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积冰计算后,计算值能较好的反映出实测积冰厚度的变化,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