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人们的思想也相继发生变化,道德约束逐步降低,各种腐败不断发生,信息腐败就是其中一种。信息腐败由于其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造成公共信息资源产权转移、信息资源价值消减以及政府权威减低,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资源存取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降低,导致社会信息分化,甚至阻碍社会信息化进程,因此信息腐败逐渐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与信息腐败相关的理论,引入信息传输模型,分析了信息腐败行为的构成要件,建立了信息腐败产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解释和验证,最后提出了信息腐败预防与惩治的若干建议。(1)信息腐败相关理论研究从信息腐败产生的背景引出相关问题,提出信息腐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评述了国内外对信息腐败研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信息腐败涉及到信息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和法律等学科,论文就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探讨,阐述相关理论与信息腐败之间的关系,例如信息资源的配置、“经济人”假设和寻租理论等,为信息腐败产生模型的构建提供依据,并奠定理论基础。(2)信息腐败产生模型研究以阐述信息论中的“信息传输模型”为切入点,引入“经济人”假设,在遵循模型构建步骤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腐败行为的构建要素,从而构建了信息腐败产生模型。利用该模型解释信息腐败产生的动机、发展的过程以及信息腐败的特点,最后以两个典型案例为例证明信息腐败产生模型构成要素的完备性以及相互作用的合理性。(3)信息腐败危害与防治对策研究首先分析信息腐败产生的危害,存在公共信息资源产权转移、政府权威降低、信息分化加剧,甚至阻碍社会信息化进程等危险;其次提出了信息腐败发生与防治的成本曲线,说明信息腐败的防治目标是使其发生的次数较低,而难以杜绝;最后提出信息腐败防治的理论框架图,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从信息腐败行为动机和发生机会(信息腐败手段和方式)两个途径提出防治的建议,为提高社会公众信息素养、加强法律体制建设、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信息腐败防治提供参考。